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献血量下降,困局如何破解?

日期:12-02
字号:
版面:第A08版:都市范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邬杨 程茜 文 许诚 摄

芜湖市中心血站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1月26日,芜湖全市共31660人次献血95860毫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超过7%,降幅为近年来之最。采供血工作关乎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疗的正常运转,关乎一个个病患的生命及其背后的一个个家庭。就我市采供血现状、原因及对策,记者连日来进行了走访。

现 状

当前,我市采供血处于“紧平衡”状态,从11月中旬开始,库存血量持续下降且存在偏型,A型血、O型血尤为缺乏。所谓“紧平衡”状态,是指库存血比较紧张但基本可以保持平衡的状态。

多年来,我市采血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本地高校,二是各县市区,三是市直单位及大型企业。过往,高校在校生是绝对主力,采血量在全市占比可达40%。近年来这一数字下降明显,今年已降至12%-13%。为保证临床用血正常,今年,各县市区千人口献血率从7‰提升至10‰;市直单位中,卫健系统各医疗机构献血比例从10%提升至20%。以上方面一旦无法达标,势必给全市采供血带来影响。

用血方面,主要也有三个。一是包括产妇在内的手术病人用血,二是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续治疗,三是血液疾病患者持续用血。据统计,每天至少200人献血(一次献血200毫升),才能保障全市日常临床用血。

此外,随着近年来健康芜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芜湖作为皖南地区医疗资源高地,承接周边地区大量患者,加上各医院纷纷启用转诊会诊中心,外地专家被引入芜湖,选择留在本地治疗的危重病人数增多,手术量上升,临床用血量随之增长。

原 因

人们对无偿献血普遍存在知识缺乏、观念淡漠的问题,是当下献血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除了相关机构从业者、无偿献血志愿者,多数人都是自己或亲属用血时才会关注无偿献血。无偿献血与健康的关系,无偿献血有哪些实际的好处,无偿献血的荣誉感……能完全说清楚这些问题的人,并不算多。

社会老龄化加剧也是导致献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需求方人数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供应方人数日益减少。我国《献血法》规定,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适龄献血者人数减少的问题,在各县市区组织献血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企业中年轻人比例较高,是理想的采供血对象。据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我市一些大型企业对全市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了稳定而有力的支持。多年来,奇瑞公司和新兴铸管公司分别承担了全市每年国庆和春节两个时段的采供血任务。员工献血,需提供一定补助且工作需调休,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实际工作中,除一些常年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的大型企业外,多数中小企业配合度不够。

近年来,关于公益机构的负面新闻曝出,给其公信力带来几乎不可逆的伤害。人们不愿意把自己赤诚的爱心,托付给缺乏信任感的机构与人。诸如“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等疑问,一直盘桓在很多人的心头。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血收费标准,全国统一为每200毫升220元。据市采供血部门相关人员介绍,一袋200毫升的血液,从采集、储存、分离、检验到输入患者体内,实际成本是收取费用的数倍,均由国家财政补贴。

此外,当下的年轻人对参与公益事业并不热衷。据市采供血部门相关人员介绍,如今走进高校开展相关主题宣讲,学生关注度较低。设在街头的采血屋,除组织的献血活动外,日常采血屋门可罗雀。

对 策

“推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观念,需要破圈。”芜湖市中心血站献血办主任张东栋从事采供血工作数十年,在他看来,推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观念,传统的宣传、引导、教育方式,亟待因时因势做出改变。

当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年轻人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要让他们听到无偿献血宣传的声音,相关方面必须有意识地调整宣传策略,适应目标受众的接受方式。

在中小学及高校教育中,要更多融入无偿献血的相关内容,让年轻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关于献血的科学知识和正确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献血对于自身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正面宣传,各级相关部门需对常年投身献血公益事业的人做好相应的表彰工作。媒体创新传播形式,做好对表彰活动及相关主题演讲的宣传,增加无偿献血者在正能量宣传中曝光的机会。

热血,是生命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无偿献血的意义,不仅在于献出热血,更在于这一无私奉献的热血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的关爱和互助意识。市民对无偿献血的参与程度,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