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故乡的“围炉夜话”

日期:11-23
字号:
版面:第A12版:镜湖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吴海贝

自古,“炉火”颇得文人们的青睐。近几年,城市茶社“围炉煮茶”悄然兴起,三两好友、促膝而谈,于炉火氤氲处寻找一缕诗意,于茗杯美器中寻找一种庄重。这样的场景,显得隆重。时序易迁,进入寒冬。身居城市,也感冬夜漫长,更加怀念起儿时遥远故乡的“围炉夜话”来。

“围炉夜话”作为一种乡野“消冬”方式,无非是约三朋四友、集邻里乡亲、合一家老小,在晚来欲雪、寒风呼啸的长夜烤火闲聊而已。它之所以勾起我绵绵的回忆和深沉的怀想,其实与一本名为《围炉夜话》的书有关。小时候的我自然看不懂文言文,多年后我才从网上知道,这是一本著名的通俗格言集,作者系王永彬。著此书意图正如其书序所云:“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

于是,我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幅画面:原野夜幕低垂,窗外风雪弥漫。然而,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炉火跳跃着,发出噼啪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古老的歌谣。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柔和,仿佛能驱散一切寒冷与忧愁。我们围坐在炉火旁,手中捧着热茶,或是一杯温酒,让那股暖流从指尖传至心间。话题从日常琐事开始,渐渐转向了更深远的思考。

当时,父亲就坐在屋内的火炉边,手中拿着一本泛黄的《围炉夜话》,那是年轻时他的最爱。他不时地读上几句,然后抬头与我们分享书中的处世智慧。母亲则总是在火炉旁织着毛衣,一针一线毫不懈怠。时有爷爷奶奶、同事、亲朋、邻里推门加入进来。我们小孩子则围坐在炉火旁,听长辈们讲述着古老传说、乡风民俗、逸闻趣事,以及那些关于英雄、智者和平凡人的传奇。在这样的夜晚,我们不管世事的纷扰,不论命运的走向,只是沉浸在亲情和乡情的温馨之中。

夜深了,炉火渐渐熄灭,只剩下几颗火星在跳跃。我们依依不舍地互相道别,带着满身的暖意与浓浓的睡意,各自散去。炉火虽然熄灭,但它留下的温暖,却如同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夜,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就是冬天“围炉夜话”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取暖的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情感的共鸣。在这样的夜晚,我们不仅温暖了身体,更温暖了心灵。

走出了乡村,我们四散在城市各处,我不知道这样的“围炉夜话”,在乡村是否还在延续,那样的安详夜晚再向何处去体验?而“围炉夜话”的滋味,我想仍不失为一种极好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