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专为老人“打分”的“面试官”

日期:11-23
字号:
版面:第A10版:朋友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彭璐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一批涉老新职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职业中,有这样一种工作,主要负责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等进行“打分”,只为更好地照护老人,守护最美“夕阳红”。他们,就是老年人能力评估师。

科学打分,照护更精准

2020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布9个新职业,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名列其中。李翠至今还记得,当时得知这个消息,内心有多么高兴和激动。“养老评估工作其实一直都存在于对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在李翠看来,有了“官宣”的新身份,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李翠的欣喜,更多来自于她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笃定。虽然从事养老行业才刚刚三年,但李翠已经深切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

“爷爷,您会自己穿衣服吗?咱们做个比赛穿衣服的小游戏吧!”丁爷爷今年82岁,老伴想把他送到颐养院,让她没想到的是,入院前还有专门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给丁爷爷做评估,匹配最适合老人的护理方案。由于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且情绪不稳定,李翠耐心地与他沟通,向家属详细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每一项都记录在表格上。经过综合评估,丁爷爷确实在行动能力上有些小问题,李翠给出的最佳方案是颐养院在日常护理中多留意一下,她还建议家属要经常定期过来探望,让丁爷爷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陪伴。

李翠指着面前的表格,向记者解释说,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会根据生理、心理、精神、社会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对老人进行全面评价和打分,分值代表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走失风险、摔倒指数、压疮风险、精神状态等。她介绍说,评估的目的就是科学划分老年人能力等级,确定相应的护理级别以及护理方案。同时,评估结果也是养老机构收费、长护险、政府补贴的重要依据。

从事评估工作以后,李翠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家人和身边老人的健康情况,她笑称自己有点“职业病”,会经常和家中老年人普及健康常识,试图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李翠觉得,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的职责,将会更多地落在对老人心理需求的满足上,她说自己愿意成为老人故事的聆听者、随时的陪伴者和晚年生活的守护者。

读懂健康需求,做优养方案

“奶奶,30秒前让您重复说的三个物品名称,您还记得吗?”在老人给出相应的回答后,刘丽在分级评估表格上的瞬时记忆一栏打出相应的分数。紧接着,她就近期记忆以及判断力等方面与老人继续进行互动。整个流程下来,往往需要约半小时。

作为一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刘丽说她的工作其实是“对老年人生活能力的考试”,对老年人自理和生活能力、认知和精神状态及其感知觉和沟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估。

口腔医学专业出身的刘丽,原先工作所服务的群体大多数为中老年人群。“闲暇时我常常在想,老年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我又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就这样,2014年,她跨入了养老这一充满温情与挑战的行业。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并不简单,既要具备护理学、医学等基本知识,还需要对老人有爱心和同理心,比如,刘丽评估时会询问“您平时怎么如厕”来代替“是否大小便失禁”。

“老年人能力评估并不是给他们贴标签,而是全面洞察老人,客观评价老人,读懂他们的需求,做优养方案。”刘丽曾经在评估中遇到一位张奶奶,害怕评估结果会让她失去自由和尊严,拒绝回答评估问题。对此,刘丽有自己的小妙招,她不会拿着问卷和表格僵硬地提问,而是巧妙地把节奏拉缓一点,先和老人建立信任感,再像拉家常一样进行交流。在评估过程中,刘丽发现,虽然张奶奶的行为不便,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热爱生活,喜欢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因此,刘丽根据张奶奶的情况,为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照护计划,并建议家人多陪伴她,多与她交流,让她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温暖。张奶奶和家人都非常满意这个评估结果,他们告诉刘丽,这份评估不仅让他们更加了解了张奶奶的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照护方向。

在养老行业深耕十年、从考取初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证书到现在的高级,刘丽始终对养老行业充满信心。在她看来,这是一份需要情感投入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惠及更多家庭,很有意义。她相信,未来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这份职业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