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关于冷空气,先了解这些“热问题”

日期:11-22
字号:
版面:第A09版:风物志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杨唯伟

近日,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多地气温刷新下半年来的最低纪录。从11月17日开始,芜湖也受其影响,当日白天最高温仅14℃,创入秋后的新低。秋冬时节,是冷空气最活跃的时候,它也是天气预报中的“常客”。但是,你对冷空气真的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些跟冷空气有关的热点问题。

冷空气来前,为啥经常很“热”?

这股冷空气到来前,我国大部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气温偏高状态,甚至有地方创同期历史纪录,11月中旬暖如常年10月中旬。芜湖气温偏高幅度虽然没有很夸张,但最高温都在20℃以上。不仅这次,我们经常会遇到冷暖大逆转的情况,在强冷空气到来前的一段时间,会异常暖热,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冷空气不活跃的时候,两波强冷空气南下的间隔期。在没有冷空气影响的时期,升温很快,热量不断累积,气温节节攀升。同时,冷空气是在高空槽的引导下南下影响我国,高空槽过后紧接着会有高压脊东移,因其属于高压系统,像大家熟悉的副高一样,会形成下沉气流,使得热量堆积不易发散,让受影响的地方气温偏高,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会听“暖脊”一词,就是指它。在天气学中,“高空槽”和“高压脊”是一对相辅相成、如影随形的天气系统,高空槽是冷空气的“引路人”,高压脊是升温的“推手”,它们的交替影响,导致了冷暖的大转换。

另外,“锋前增温”也是大家经常能听到的说法。指冷空气到来时会把暖空气挤压到一起,让当地气温升高。这种说法其实存在一定争议,因为从平面空间看是无限广大的,暖空气更多地会被冷空气推走而不是在原地被挤压。但如果有高山阻挡,那暖空气确实可能被冷空气挤到山前积聚而导致当地升温。因此,“锋前增温”并不是每次、每个地方都会出现的。

冷空气来时,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本月17日,强冷空气开始侵袭我市,气温骤降,当天白天最高温仅14℃,但是之前的天气预报却预报当日最高温有19℃,有市民会发出疑问:天气预报这么不准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大家都知道,一般情况下,一天中的气温早晚较低,中午及午后较高,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气温曲线像一座山峰。但是在冷空气来临时,这种模式便被打破了。冷空气对气温的影响远远大过日常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我们看17日芜湖站从0时开始的气温曲线,呈现一路下跌的趋势,越往后气温越低,白天比凌晨还低,这就是所谓的“气温倒降”,意思是本来气温高和低的时候倒了过来。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天气预报报出的17日最高温19℃,其实是指凌晨的温度,而不是我们以为的平时最高的午后。据气象数据,17日芜湖站整点气温中最高出现在0时,为19.3℃,与预报的最高温相合。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出现这种“误读”呢?首先要留意天气形势变化,如果预报有强冷空气要来,就要注意了。其次,很多预报网站或App会提供分时段预报,比如中央气象台官网的城市预报,就提供3小时一次的精细化预报,我们可以看看是否有气温倒降的趋势,作为参考。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天气预报,在秋冬季冷空气频频南下的季节,出门前最好根据当下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

冷空气来后,何时气温最低?

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国的冷空气属于大陆性干冷气团,在它到来时,气温会骤然下降。那么,冷空气来了后就会马上达到最低气温吗?事实并不是这样。降温大致可分为冷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冷空气通过不断南下,将暖气团赶走取而代之,因为冷空气的温度比暖气团低,所以气温骤降,这种由冷空气输送带来的降温叫冷平流降温。而辐射降温则是由于近地面热量散失导致的一种降温。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在夜间没有太阳,热量损失很大,气温就会下降。

强冷空气带来了冷平流降温,虽然降温幅度很大,但还不会立即达到最低点,想要达到最低点还要结合辐射降温,特别是晴空辐射降温。白天,地面及其附近空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升温;夜间,地面及其附近空气发射长波辐射而降温。在多云的夜晚,这种长波辐射被云层吸收,云层又分别向上和向下发射长波辐射,向下辐射的部分返回地面,对地面损失的热量进行补偿,这样就像给地面附近空气盖了一层被子,因而气温不会降得太厉害;晴朗的夜晚少了这层“被子”,地面辐射出去的长波就很少有“返回”,气温下降得厉害,被称为晴空辐射降温。

因此,在冷空气到来之后的第一个或第二个晴朗的夜间,在冷平流降温和晴空辐射降温的双重作用下,气温往往会达到这轮冷空气影响过程的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