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悦
我要去找一株银杏,在西安城郊终南山下的一座寺庙中,相传是千年前唐太宗亲植的。
从公交车站下来循着山路,经过一个小乡村,一直走到山下,这座寺庙名唤“古观音禅寺”,占地不大,但一如其名,甚有古意。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后来几经递嬗,银杏树就在寺庙的最深处。我随指示标牌而入,见游人仅零星三两,即知不是佳时,心陡然一坠。来此之前,以为还能见到落叶如金毯的荣景,但我大概没能赶上。
穿越一个像地窖的走道,光线幽暗微明,窖中有方泉眼。据闻,那棵银杏的树根,长久以来就是被这终年不绝的泉脉滋养着。沿阶梯走上高台,眼睛刚适应方才的晦暗,倏地豁然一亮,天光云影夹道而来,待再睁眼时,一株银杏巍峨于前。
是啊!就是它啊!那身影,我在书中见过的,也是此行所盼。我千里而来,哪怕错过盛放的时序,也要见一见的银杏。如今,它就在我眼前,朗立于庭。自唐以来,它见识过多少皎洁的月光?历经过多少华灯高悬的盛世,与遍地荒旱的凶年?一路仆仆风尘,将长安走成西安,将繁华走向烟云。它老,满身皆是深皱皴纹与虬枝,却老得傲骨嶙峋,老得气韵遒劲。此刻,盈盈黄叶几近落尽,徒留一点余韵独自缱绻摆荡着。那余韵里有一千四百年前的莺飞草长。
银杏其身硕伟,所在地宽绰不局促。整座高台仅留约一公尺的走道,余地皆以栏杆围起,围成一座银杏之庭。天寒静和,山色清幽,衬托出叶落后的银杏,多了一分疏朗,一分寂光。
我边走边拍照,拍树,拍寺院的屋瓦与脊兽,再缓缓绕到另一侧。忽见一只猫,自僧寮的屋顶跳跃而落,轻车熟路地从栏杆隙缝钻入庭中。那只猫,长得挺好,白腹黑背,身壮结实,神态从容不怕人。它在银杏树旁来回巡弋,观察走道上的人,又贴身绕着古树,时立时踞,像个守护者,守护着古树周全。
我对这只猫并不陌生,常在网络上看见很多人到这里都会遇见它。黄叶盛放时,猫看风风火火的游客来去;黄叶谢落时,则徜徉在漫漫无涯的年月中。
我隔着围栏,凝视许久。古树的虚怀,花猫的安适顾盼,施施然,彼此相伴如莫逆,似乎有一种广天阔地的浩荡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