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局长直通车”解难题 又快又稳受好评

日期:11-14
字号:
版面:第A10版: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作人员在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

近年来,芜湖市在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硬件”水平的同时,在优化便民营商环境“软件”方面同样亮点频频。其中,芜湖市公安局创新推出服务群众的“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及时听取了群众建议,破解了诸多难题,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关注与好评。

“直通车”好不好?

群众有口皆碑

对于“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平台,芜湖市民王女士感触颇深,“就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困扰我家好几个月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原来,王女士家约半年前遇到一件烦恼事,“夜里11点左右常常有噪音从楼上传来,但是楼上的邻居总是不承认,我们两家也为此闹得不愉快。我们家认为楼上不讲道理,便找来物业调解,但是也没辙”。

就在王女士一家无可奈何,甚至矛盾要升级之时,有位朋友告诉她,“拨打芜湖市公安局‘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平台电话试试,听说这个平台解决问题的效率挺高”。王女士按朋友所说拨打了热线电话,很快她所在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就与她取得联系。社区民警连续两晚组织社区、物业等多方代表到王女士及涉事邻居家走访,结果发现噪音另有来源,最终经过社区民警沟通协调,彻底解决了噪音扰民问题。王女士也和楼上邻居握手言和。对于帮助她的社区民警以及“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平台,王女士是打心眼里满意,“现在公安机关服务范围更广更细致,如果没有打这个电话,我这件烦心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

“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代表了芜湖公安机关的服务理念与执行力,群众利益无小事在这里不是空话。对此,市民王先生也深有感触。他所在小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停车不易。王先生通过“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反映后,交警部门很快与他取得联系,并邀请他作为居民代表一起去社区座谈。最终经多方论证、实地走访,交警部门在王先生小区周边道路增设多处夜间停车位,有效缓解当地居民停车难问题。

“直通车”快不快?

多条渠道无障碍

芜湖公安长期践行群众路线这条公安工作生命线,以人民城市建设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办好“小案”,做好“小事”,服务大民生。2023年11月,为落实好省委“民声呼应”和省公安厅“民有所呼、警必回应”工作要求,芜湖市公安局党委创新推出“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项目,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推深做实,进一步深入践行群众路线。

芜湖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有关人士介绍,群众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求助“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平台。一是直接拨打“局长直通车”热线0553-2931110;二是在各级公安机关扫描二维码进入“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页面;三是搜索“平安芜湖”微信公众号(芜湖市公安局官方平台),进入“局长直通车”栏目,在“我要投诉”“我要举报”“其他意见”“我要评价”等版块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以上三种渠道,芜湖市民可以将自己的诉求,传达至各县(市)公安分局党委“一把手”。

自2023年11月8日启动以来,“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已接收群众诉求、建议等2000余件,均已全量闭环处理,“面对群众的各类诉求,‘解决’远比‘解释’重要。只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做事,就肯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市公安局之所以开通‘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其意义在于更方便群众及时把诉求和意见建议表达出来,打造无障碍沟通、互动渠道。”芜湖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有关人士介绍道。

“直通车”稳不稳?

制度保障服务效果

为了让“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这一平台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持续完善其功能,芜湖公安提出“四格”要求:主动倾听“顶格办”,接受群众非紧急类警务诉求,集中整合110、12345等数据资源,聚力协同联动“集中办”;建立市县两级公安局局长负责制,紧盯来件办结率、反馈率和满意率,实现“涉警事项办事不求人”。

以“满格”状态强化机制运行,搭建“市局—分局—所队”三级架构,强化条线指导,压实属地责任,做好诉求解决,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有效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以“真格”措施强化源头治理,聚焦个性问题堵点、具体问题症结、热点问题源头,实现群众诉求标签化管理;建立“诉求受理—审批阅办—办结反馈”闭环流程,促进监督端口前移。

以“严格”标准强化跟踪问效,对标“公正办案、公正办事、公正用人”要求,坚持严督实察“零容忍”、惠民利企“零距离”、激浊扬清“零懈怠”。我市公安窗口服务台处均摆放“局长直通车、民声呼应站”桌卡,全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办不成”“难办成”事项。

今年以来,全市社会治安形势呈现“四升四降”的良好态势,芜湖公安工作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市公安局被中共芜湖市委授予集体二等功。“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推动实现公安工作从“被动处理”向“主动作为”、从“事后处理”向“源头化解”转变,并朝着“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方向不懈努力。

(图片由芜湖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提供)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