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日期:11-13
芜湖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加快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打造全域美丽宜居和美乡村。11月8日,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的相关情况。
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美乡村建设,在持续开展10多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芜湖山水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作方案》及4个配套文件,重点围绕多彩农园环、长江风光线、繁昌慢谷线、弋江风情线、湖光山野线、生态田园线等“一环五线”以及无为市红庙、开城,南陵县许镇、何湾、烟墩,湾沚区红杨、六郎,繁昌区孙村、平铺,三山经开区峨桥等“10+N”美丽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形成“一环五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欢乐芜湖”的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同时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独立或联合建设一批县级美丽乡村风景线。
到2027年,我市每年建设65个左右省级中心村、总数达到700个;每年建设美丽宜居自然村庄650个左右、总数达4000个;每年建设13个左右省级精品示范村、总数在65个左右;打造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级示范县2个以上。
我市的“千万工程”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以建设省级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和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三类村”为抓手。2023-2024年,围绕“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我市两批共建设22个省级精品。目前,省级精品村稳步推进,如湾沚区花桥镇横岗社区,围绕和美底色、丰收特色、共富成色,打造永不落幕的丰收节和长三角农民主题乐园。
全市已建和在建省、市级中心村达511个,2023年度72个省级中心村总体进入收尾阶段、2024年度67个省级中心村有序推进。以基础型、提升型和精品型为标准分类推进自然村庄整治,累计建设自然村已达2100多个,全市年底约40%的保留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在要素保障方面,芜湖市在统筹各类相关资金支持奖补的基础上,要求各县市区统筹乡村振兴有关资金向省级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聚焦。加强用地保障,每年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依法依规运用市场化手段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用地需求,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前两批省级精品村已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达3.9亿元,如繁昌区与奇瑞集团合作,在孙村镇中分村投资约1亿元建设途居芜湖马仁山露营地。繁昌区政府与市国投、乡投公司合作,合资共建江南慢谷红色共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计划投入3亿元,以中分村整体运营合作方式,探索“市场公司+红色中分+农户”运营模式。2024年上半年,中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21万元,预计全年突破千万元。
下一步,芜湖市将继续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全域打造彰显徽风皖韵、滨江特色、田园生活、宜居宜业、令人向往的和美乡村,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新格局。
记者 顾娅 实习生 谢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