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5日,记者从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了解到,日前“装孙子”电诈套路在无为市较频发。骗子会通过种种手段设法获取被骗居民孙辈信息,再冒充孙辈以遇到意外急用钱为由对老人实施诈骗。
近一段时间以来,无为市赫店镇、红庙镇、石涧镇、无城镇等多个乡镇连续发生多起以“孙子打架”等为由诈骗老人的案件。此类案件往往是团伙作案,骗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老年人家庭信息后,一部分人冒充“孙子”向老年人拨打诈骗电话,谎称自己因嫖娼、打架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抓了,急需“保释金”,约定由“孙子”的朋友上门或约定地点取钱。
为了防止诈骗行为被揭露,骗子会以“担心被责骂”等理由,要求老年人保密,不要告诉其他家庭成员。老人往往也会帮“孙子”掩护,在意识到被骗前不会告诉“孙子”的父母,从而错过最佳挽损时机。另一部分人员则冒充“孙子”的朋友到约定地点从老年人处取得现金,并让老年人等待消息,随后逃之夭夭。老年人往往因为反应速度较慢、证据意识不强等原因,被骗子轻松诈骗。
值得关注的是,以往,骗子要求当事人通过银行账户转账,随着反诈宣传的深入,这种方式引起了大家的警惕,许多老人在遭受电诈到银行为“孙子”转账时都会被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询问,往往会识破骗子的伎俩。
对此,电诈团伙也随之调整骗术,不再通过线上或银行转账方式,而是安排同伙通过上门方式取钱,这一变化容易让当事人放松警惕。因为不是自己亲人的朋友,对方不会到自己家里来。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老人的惯性思维,让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
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有关人士分析,此类电信诈骗套路中,骗子抓住了老年人救孙心切的心理特点,有意制造孙子被抓,或受伤需要紧急手术,而急需用钱解救的紧张气氛,并要求在短时间内提供现金,致使老年人陷入因恐慌、着急而不经核实便向骗子交付钱财的陷阱之中。
警方提示,在电信诈骗中,骗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也不断翻新。老人切勿轻信陌生来电,遇到要求交付现金或转账汇款的情况应“三思而后行”,立即告知家人并拨打110核实,做到“不轻信、不交钱、多核实”。作为子女,应多向老年人普及反诈知识和新型的诈骗手段,帮助老年人提高防骗意识,并利用短信提醒、取款转账限额等手机银行功能及时关注老年人资金动向,以便第一时间发现不良苗头。如不慎被骗,请将电话号码、通话记录、现场监控等证据留存并立即拨打110,以便警方尽快破案。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