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10月正是品蟹好时节。螃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吃蟹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烹饪搭配更健康?芜湖市疾控中心慢病科专家给出了攻略。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肉质细腻,易于消化吸收,对于补充体力、增强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且螃蟹脂肪含量较低,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螃蟹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有助于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同时,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等,可起到抗氧化、保护视力的作用。
专家提醒,购买螃蟹时,应选择鲜活、蟹壳完整、蟹脚有力、眼睛灵活的螃蟹。螃蟹体内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细菌,烹饪时务必煮熟煮透,以确保食用安全。
螃蟹性寒,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腹泻、腹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注意。食用螃蟹时,应避免同时食用西瓜、梨、冷饮等寒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蟹膏蟹黄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应适量食用。患有过敏性疾病者、痛风患者、肝肾疾病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
吃蟹时,建议搭配生姜,后者性温,可中和螃蟹的寒性。也可搭配紫苏,同样可平衡螃蟹的寒性,其内含的芳香成分还能有效中和蟹腥味。吃螃蟹时,可适量饮用白酒或黄酒,不仅可以暖胃、杀菌、去腥,也能使味道更加鲜美。除了蒸煮或爆炒外,螃蟹还可与鸡肉、豆腐等食材一起炖汤,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减少寒性。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王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