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以及土地的耕耘建设,是艺术家将个体与集体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线索,是他们赞颂自然馈赠、人民智慧的情感寄托,也是他们对家、国浓烈情感的绵延所在。7月10日上午,耕耘在大地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版画专题展在芜湖市博物馆专题展厅开幕,几代中国艺术家通过版画形式,表达了对绿水青山的家园和耕耘在这大地上的人民诚挚的敬意。
生动体现艺术家对土地的思考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的两千余件现代版画中,有大量关注泥土与山川、耕耘与建设以及城市思考的作品。
本次展览从中精选出90件。以“土地、耕耘、建设、沉思”四个角度切入几代艺术家对土地的思考、情感与创作。“土地”版块聚焦艺术家如何用多样化的艺术语言描绘自然土地与抽象土地;“耕耘”版块落脚农耕,以这一中国农民与土地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来展示人与土地的相互馈赠;“建设”版块以新中国时期在土地上的工业建设为主,着力展现新时期人民在建设新生活的过程中与土地建立起的新连接;“沉思”版块作为一个总结,回顾从古到今中国人民建设土地的各种可能性,也引导观看者由此思考当下土地与人的关系。
据介绍,这次展览作品中,彦涵创作的木刻版画《耕耘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大地图景展示着土地的富饶与壮阔,高耸在大地上的高压电站和驰骋其中的货车蕴含着人民的辛劳与智慧,对土地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颂,跃然画中,本次展览就借这一画作之意,对绿水青山的家园和耕耘在这大地上的人民致以诚挚的敬意。
“近距离欣赏可获得精神享受”
当日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版画艺术家、版画艺术教育人士和版画爱好者赶到芜湖博物馆,欣赏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精品。其中,版画爱好者徐亚磊正抱着女儿聚精会神地观看,还向女儿介绍画作的表达含义,他们两人的观展热情十分引人注目。
徐亚磊是利辛县的一名高中教师,刚带完高三毕业班,趁暑假带女儿“睁眼看世界”。徐亚磊说,这次暑假旅游的第一站选择了欢乐芜湖,前一天他们逛了方特,玩得尽兴;这天上午要品味人文芜湖,便来到博物馆,哪里料到运气爆棚,邂逅到如此层次高、规格高的版画展,“我本来就爱书画艺术,尤其是版画,今天能近距离欣赏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作品,真的是一种精神享受”。看完展览,他还要带女儿体验一把芜湖的单轨,去科技馆看看。“这次芜湖之行,必定是不虚此行。”
芜湖著名版画家童兆源也在观展,他认为,展览展出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版种多样,充满中国版画艺术的时代特征和风貌,彰显中国版画的精神与自信,是新中国优秀版画家和中国优秀版画艺术的缩影。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高飞认为,90件作品既有古元、李桦、彦涵、伍必端等老一辈版画家的代表作,也有最具现代意识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历史跨度长,题材丰富,版种多样,几乎包含了版画语言中的所有刻印形式——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丝网版画、综合版画等,展览专业性强,具有学术高度。
芜湖被誉为安徽现代版画的重镇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版画专题展为什么选择在芜湖举办?
参加展览的版画家认为,作为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全国的版画巡回展,能够落地芜湖,首先因为芜湖具有悠久的版画历史。早在明末清初,芜湖画家萧云从就创作出两部彰名海内画坛的《太平山水图》和《离骚图》,所以说,本次展览像是一个古与今的对话展。第二,是与芜湖在当代版画上的建树有一定的关联。
记者了解到,中国是版画的发明国,芜湖是“版画之乡”。七十年多来,芜湖版画在几代版画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成果丰硕。数百件版画入选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版协等主办的全国重要重大展览。重量级、国家级艺术大展都有芜湖版画的身影。芜湖版画在版画家郑震、周芜等带领下,团结和培养了一批在全国富有影响的版画家,其中易振生、章开森、陈一新、赵宏恩、洪明道、应天齐、万腾卿、刘建、童兆源、倪建明等,不仅在全国版画展览中屡获大奖,而且多人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因此芜湖也被誉为安徽现代版画的重镇。
2023年,芜湖还举办了郑震版画展、安徽省小版画展,目前还把版画收藏列为芜湖美术馆收藏的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始终重视着版画发展。
一些芜湖版画家认为,当前,如何对传统版画艺术坚守与创新、对版画艺术的深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拓展、使版画艺术普及化大众化,确定版画艺术的当代文化社会价值,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当代版画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次展览为芜湖版画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也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芜湖版画创作,促进了芜湖艺术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各地艺术家相互学习和交流搭建了专业平台。
本次展览由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安徽美术馆联盟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支持,芜湖市美术馆、芜湖市博物馆、芜湖市美术家协会承办,芜湖市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协办,展览时间为7月10日-7月26日。记者 汪鑫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