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6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6万元就能装修100平方米的房子?

日期:07-08
字号:
版面:第A05版:热线       上一篇    下一篇

仅用6万元就能装修100平方米的房子,实现拎包入住。是不是很诱人?7月3日,芜湖经开区市民张女士致电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称,她被一家装饰公司“忽悠”签下合同,如今懊悔、自责,希望记者帮助她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事实究竟如何?记者连日调查采访后,经双方当事人协商,最终让张女士走出尴尬境地。

投诉人张女士:“装饰公司忽悠我签了合同”

张女士在当涂县新桥小区有套100平方米回迁房。今年2月26日,她在抖音直播间看到一家装饰公司做促销,主播声称“6万元可装修100平方米房子,拎包入住”。张女士通过主播联系到这家装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公司业务员王经理取得联系。“王经理承诺说,6万块就够了!”张女士告诉记者。

张女士说,2月28日,双方在公司面谈,约定装修总价为6万元,“还送软装、送家电,全额补贴工人工资”,相当于“买6万元送6万元”。张女士觉得十分合算,当天交了3万元押金。3月22日又交了3万元,“当时王经理拿出一份合同,我急着回家加上很激动,合同内容完全没看,就签字了。”

张女士说,5月17日前后,该公司称前面送的材料已超过6万元总价,需要继续交2.5万元才能补充材料。“明明说好的6万元,怎么又中途加价呢?思前想后,感觉自己被业务员忽悠了。”

记者要求张女士提供合同,但她说几个月前搬家时,弄丢了合同文本。记者在她手机里看到不太清晰的合同照片,感觉像是一份材料购买合同。

张女士所说真实吗?一般来说,有合同约定,装饰公司怎敢违约?

记者暗访:业务员涉嫌夸大宣传,但合同诈骗不实

7月4日下午,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赶到公司,业务员带记者观看了装修样板房。记者询问,100平方米房子装成这种样板房需要多少钱?业务员表示“八九万就够了,你在样板房里看到的东西都包括在内。”业务员展示了一份装饰清单,总价8万元,包括硬装,送价值4万元的软装和家电。当日,记者又辗转看到公司合同文本。这份合同是材料购买合同,明确表示了送软装和家电、获得佣金的前提条件。

7月5日,记者向一位从事20多年的装饰行业人士咨询合同是否规范,他表示,这样的合同规范,不是欺诈合同,客户如果满足条件,确实可获得佣金和返点,说白了,这是人家公司想通过以客户带客户,尽可能扩大生意,完全可以理解。但业务员提供的清单上,没有说明送软装和家电的前提条件,应该属于夸大宣传了。

经记者了解,张女士总觉得被人忽悠签了诈骗合同,原因在于,签订合同前,业务员为了留住客户签下合同,仅仅口头上说了“送软装和家电,补贴几万元工资”的巨大好处,但没有说明附加条件;签订合同时,也因为文化水平有限,张女士没有详细阅读合同条款就直接签字,没有了解到获得这个巨大好处还需要满足相应条件。

张女士和公司达成和解协议

7月5日晚,记者向张女士说明了探访公司的情况,建议张女士不要急躁,与公司耐心面谈。张女士同意后,记者联系到公司负责人常主管,约定次日见面。

7月6日下午,记者和张女士一起来到公司。常主管展示了公司与张女士签订的合同,记者这时才看到双方签订的真实材料购买合同:公司向张女士提供总价6万元的墙砖、墙板等材料,“送6万元软装和家电,补贴工资”,但有前提条件。

就张女士的疑问,记者咨询了常主管。第一,有没有中途加价2.5万元?常主管表示,从来没说过加价,提过给张女士2.5万元装修工资补贴,但有条件,张女士须介绍客户、且客户签订合同,才能拿到。第二,张女士支付的6万元材料款有没有剩余?常主管表示,有,但很少,可以退,“公司诚信经营,绝不会通过合同诈骗的形式赚钱,应该是沟通不畅导致张女士有困惑”。

记者向常主管提出建议,公司应在营销中实事求是地做宣传、做推销,明明白白谈事情,清清楚楚签合同,避免给消费者带来误解,不然也给企业形象和生产经营带来负面效果。

在记者参与下,通过1小时的协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考虑到张女士的实际家庭困难,公司退回一半材料款3万元;公司还将继续向张女士提供装饰材料,直到张女士房子装修完成为止。

当天下午,张女士收到3万元退款,她紧紧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能退回这么多钱,“以往的2个多月,几乎每个夜里都失眠、难受,现在我心里的结总算解开了,衷心感谢你们的帮助”! 记者 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