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9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日新月异 风景不断

日期:07-05
字号:
版面:第A09版:风物志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芮娟 文 许诚 摄

从中山桥往南不远,清新亮丽的中山南路上有着一处诉说城市历史的公交站——“盆塘沿”。每当听到看到这个熟悉的站名,附近老盆塘沿居民的集体记忆又被唤起。

盆塘沿,位于现在的弋江区三潭路西段。这里曾因有古芜湖八景并传于世的“盆塘塔影”而得名。如今“盆塘塔影”虽早已不见踪影,但新建改造的三潭公园又成了一处令人陶醉其间的“风水宝地”。老旧的盆塘沿区域不断更新,从原来的城郊接合部蝶变为繁华闹市区,老居民们住进高楼俯瞰城市新貌,享受新生活。

这里曾见“盆塘塔影”胜景

塘,是芜湖历史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元素。芜湖因山水地貌而演绎的历史文化见诸多种文献和记载之中。所以,“塘文化”也渗透在身边的一景一名之中。如大小镜湖原名“陶塘”;城南因多水塘而成明朝养马场,故称“马塘”。青弋江南岸的“盆塘”原是一片洼地,后来积水成塘,以其形状酷似一只旧时洗澡用的澡盆而得名。

据芜湖市民政局、芜湖皖江地名文化研究中心编著的《芜湖老地名撷萃》记载,直到清末,盆塘附近广大地区还是一片田地,青弋江和长江交汇处的那座中江塔清晰可见。站在盆塘的岸边,远处中江塔的沧桑身影和盆塘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微风吹拂,塘中塔影微微晃动,别有一番情调,引得文人雅士咸聚于此,吟诗作画,这就是芜湖历史上有名的一处胜景——“盆塘塔影”。

73岁的舒金水是土生土长的盆塘沿人。他听老一辈人说,芜湖解放时,盆塘周围没有高大建筑,塘水清澈见底,还能见到“盆塘塔影”之景致。后来,随着新建工厂、桥梁、住宅,逐渐遮挡住了中江塔,“盆塘塔影”再无法寻踪。他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处于城郊接合部的青弋江南岸习惯被大家称为“河南”,“河南”没有什么马路,盆塘沿是连片水塘上修建的一条土埂。随着旧城改造,部分水塘被填埋,建起了菜市场后来又盖了高楼;部分水塘被分隔,有了崭新的马路和新景点。

盆塘沿还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医院——马塘区医院,别看医院规模不大,名气却不小,特别是眼科。后来,马塘区医院改名为现在的芜湖市眼科医院。

这里日新月异又有新风景

如今,盆塘沿早已旧貌换新颜,破旧坑洼的土埂变身为向东延伸、平坦宽阔的三潭路。道路两侧,高楼林立商业繁华,美食众多人流如织,早已不是当年城郊接合部的萧条。舒金水的家也从最开始的茅草屋、砖瓦房,到拆迁前的两层自建楼,再到住进金域蓝湾有电梯有空调的高楼里,可以从家中俯瞰“河南”到城南的日新月异。

更让舒金水和老盆塘沿人欣喜的是,虽然早已看不到“盆塘塔影”,但2012年在老盆塘沿区域规划重建的三潭公园草木繁茂,疏朗开放、曲径通幽,是周边居民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三潭公园,因架设公路桥、步月桥,将水塘一分为三,因为东塘、中塘、西塘三口水塘而得名,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水陆约各占一半。为提升水质,提升居民游玩休闲体验,去年年底,在前期城管部门精心维护管理的基础上,弋江区住交局联合中南街道进行了三潭公园清淤项目。如今,从空中俯瞰,三口水塘如少女头饰发夹上镶嵌的三粒宝石,垂柳婆娑,波光粼粼,更加美艳动人。

对了,从三潭路进入三潭公园中塘,有个半圆形的主广场,巨型文化墙不仅讲述着三潭公园的“前世今生”,还镌刻着“盆塘塔影”浮雕。如果你有时间,不妨去仔细逛逛,邂逅旧时光,感受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