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奚璟
78岁的李晖老人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李征明烈士最小的妹妹,退休后义务宣讲红色英烈故事20余年,让更多的人走近那段峥嵘岁月。这位将至耄耋之年的老人,正在用一生做一颗新时代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学雷锋路上,她不仅是一名标兵,也是一面旗帜:成立退休教师志愿服务队,助力社区流动儿童成长;依托社区新时代实践站,成立“儿童之家”……
从“讲堂”到“街头” 义务红色宣讲24年
“在硝烟弥漫的坑道里,他握笔万分坚毅,言语却万般温软地和家人聊天……”近日,在清水街道清苑社区新时代实践站,李晖重读了李征明烈士亲手绘写的红色家书,让现场观众潸然落泪。作为李征明烈士最小的妹妹,每当开启这份跨越时空的红色家书,李晖总是情不自禁地流下思念的泪水。
李晖的二哥李征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文化教员。1952年,李征明和四弟随志愿军第24军入朝作战,在战火中荣立二等功。战争间隙,李征明用家书寄托对家人的思念。考虑到妹妹年幼,识字不全,他在信中画上了很多小插画,比如“军功章”,配上了生动有趣的图示。不幸的是,在后续战斗中,李征明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23岁。
长大后,李晖接触了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哥哥一样的众多革命先烈的精神深深震撼着她,激励她传承和宣传红色精神。2000年,从芜湖市易太小学退休后,李晖一心扑在红色文化宣讲的研究上,这一讲就是24年。
2020年,李晖加入社区“桑榆之声”理论宣讲团,成为一名“银发宣讲员”。李晖结合李征明烈士事迹,撰写宣讲内容,讲述哥哥李征明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故事,让大家从革命先烈的非凡历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用最朴实的语言,说身边事,讲新理论、做新雷锋。每次听李晖的宣讲,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清苑社区老党员张宏文有感而发。
成立志愿服务队 助力“流动的成长”
2000年,先后教授过数学和音乐的李晖退休后,看到学校下午四点半放学以后,很多流动儿童家庭的孩子无人照管,存在学习障碍或心理障碍,当即萌生了为他们构筑学习场地的想法。于是,她联合多名退休教师成立清苑社区“情暖童心”退休教师志愿服务队,免费为这些流动儿童辅导作业。
多年来,“情暖童心”退休教师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流动儿童搭建阅读学习平台。还结合特定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开展防溺水、反诈骗等志愿服务活动。
小明是一名流动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明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奶奶上了岁数,又没有文化,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到位。小明性格孤僻,没心思上学,作业拖拉。李晖有针对性地对小明进行情感帮助和心理疏导,并对他的生活无微不至地关怀,教他学习方法,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明慢慢走出自闭,脸上充满了笑容,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李奶奶,您是我心中的太阳,指引我前行的方向,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这是小明2022年9月前去初中上学时写给李晖的感谢信。
“新时代”赶考路上 依旧年轻有活力
2024年年初,清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打造清“星”书苑——全民阅读项目,李晖立即加入。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李晖发挥特长,教孩子们唱歌、绘画。“孙女每天放学后,以及周末都会到这来,李老师教得好,我们很安心。”家长对李晖频频称赞。如今的清“星”书苑不仅是校外教育的辅导点,更是居民学习充电的大课堂、建言献策的议事室,渐渐成为有高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共享式活动阵地。
李晖还加入了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实现了老党员服务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彰显了城市基层建设的“银发力量”。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快八十岁了,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我依旧年轻有活力,就像雷锋说的,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李晖说。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