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伟方
前不久回了趟阔别多年的故乡,见到了好几个一起玩泥巴长大的发小。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调皮捣蛋的放牛娃都已华发早生,过了知天命之年。当我把自己出版不久的诗集拿出来赠送给他们时,几人不约而同地问:还记得当年你在蒲扇上题“打油诗”的事吗?
“当然记得,我爱好诗歌的种子就是从那时在蒲扇上萌芽的呢!”我笑着回答。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暑假的一天吧,我们正在稻场上玩捉迷藏,小胖家突然来了一个城里客人。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一同欢呼着去他家凑热闹。小胖妈妈一边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颗城里客人带来的糖果,一边要我们都散开点,天太热,别挡住了客人的风。客人十分和气,笑眯眯地对小胖妈妈说:“小孩子嘛,就喜欢看稀奇凑热闹,随他们在这儿玩吧……”他还随手从包里拿出一把精致的折扇给我们看。那时乡下普遍使用蒲扇,我们第一次见到这样漂亮、神奇的扇子。尤其是,扇面上还画了黄鹤楼,并题写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让我们大开眼界。
直到客人已走,我和小伙伴们还沉浸在欣赏折扇的美好中。小胖突发灵感:要不,我们也把各自的蒲扇都修饰一下,在上面都题一首自己写的诗?大家一致同意,而题诗的重任自然落在语文成绩最好的我身上。
对于一个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诗谈何容易?我想到晚上乘凉时,大人们常常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念叨着的那首顺口溜:“六月天气热,扇子离不得,你热我也热,一天扇到黑。”
对,就模仿这首顺口溜,给每个小伙伴写一首打油诗。
小胖早已急不可待,我最先给他题了一首:“胖子最怕热,大家都晓得,天天带着它,凉快没话说。”
我给栓子题的是:“此扇为我有,风来爽悠悠,宝物随身带,紧握莫松手。”
最有意思的是,栓子的爷爷也忽发童心,非要我也给他的蒲扇上题一首。我冥思苦想了一晚上,终于给他凑了这么几句:“老汉八十七,热得汗直滴,摇来东北风,平安度夏季。”
老爷爷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还特意从园子里摘了一个红番茄,奖励给我。
如今,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空调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蒲扇慢慢走出人们的视线。和发小们再拾起童年这段蒲扇上题“打油诗”的趣事,互勉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