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余佳怡是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3班的学生,作为该校的一名体育特长生,高考成绩优异,体育专项成绩96.7分,文化课成绩482分,远超体育类本科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普通本科录取分数线20分。小姑娘说:“练项目时就拼命练,学知识时就一心学,不分心不走神,把此刻的事情做好。”
1米71的高挑个子,黑外套白T恤,记者眼前的余佳怡青春洋溢,说起话来沉稳从容。高一进入附中后,她就规划好了未来,走体育特长生的路线,主攻田径“小四门”,100米短跑、800米长跑、立定三级跳和推铅球。
有些人认为特长生是一种“捷径”,但其背后的专项付出其实令人侧目。“我的目标一直很明确,并循序渐进去实现。高一高二打基础,高三冲刺。”高一开始,余佳怡每周会进行至少3小时的速耐训练,长短结合的组合跑跳,无论寒暑从不间断,遇上伤痛也从不言弃。
“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下学期体育考试之前,我每天早练1小时,晚练2小时”。清晨6点,其他人还在睡梦中,余佳怡已经换上运动鞋,站在附中的塑胶跑道上;晚上6点到8点半,夕阳与夜幕又陪伴着小姑娘一遍遍练习。
体育训练,枯燥、压力、疲惫都是不可少的。余佳怡回忆说:“我也曾有过自我怀疑,但及时调整心态很重要,要多与教练沟通,不断自我鼓励,找到更合理高效、专业性与个性结合得更好的训练方法”。
今年4月,结束体育考试后,余佳怡在40多天的时间里全力备战文化课。“我很清楚,好学校好专业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不能因为学了体育就自我放松。特别是英语,一些好的院校(对体育生)有单科分数要求,我建议大家多背范文模板、好句好段,最大限度提高词汇量。”
学习之余,余佳怡也有广泛的爱好,“我喜欢在B站上看人文类的纪录片,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这次发挥出色,小姑娘志在南京师范大学,“我都想好了,未来要当一名老师,体育强国,从我做起。”
记者 程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