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徽省高考志愿模拟填报正在进行中。从6月29日开始,我省将陆续进行各科类和批次志愿填报。近日,“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和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多篇提示,帮助考生填报高考志愿。
平行志愿和非平行志愿有什么区别?
目前,志愿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平行志愿和非平行志愿。我省绝大多数批次实行的是平行志愿,只有普通本科提前批和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部分类别,以及艺术类第一批,艺术类、体育类平行志愿前单独档投录取部分高校(专业)等实行非平行志愿。
那么,平行志愿和非平行志愿有什么区别呢?平行志愿是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个院校专业组(比如普通本科批为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顺序为投档依次检索的顺序,非常重要。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一次性投档。所谓分数优先就是对同一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不管填了什么院校专业组志愿,先按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高分考生先投档。
遵循志愿是指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平行志愿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被投档到填报的某个院校专业组,但因为专业不服从、身体受限等原因被退档,也不会再投档到其后面的院校专业组。已经被前面批次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后续批次的投档录取。
非平行志愿也叫传统志愿、梯度志愿,只有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和若干专业志愿。投档时,分科类对报考同一院校志愿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录取原则、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也就是说,每个院校专业组各排各的队进行录取。
填报志愿时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考生本人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学选择,自主填报。
知分、知线、知位次。成绩(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决定了可选择的高校和专业范围。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选择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
考生应结合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综合考虑。高校专业没有所谓“冷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和家长切忌盲从。
按照“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思路,结合可填报的志愿数量,参照意向高校近年录取情况,分冲刺志愿(往年录取位次略高)、稳健志愿(往年录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录取位次偏低)三个区间段选择相应的高校。同一区间段内几所高校应参照往年录取位次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选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脱档。
记者 王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