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盛夏已至,天气渐热,芜湖已进入主汛期,青少年涉水和游泳行为增多,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如何协作共同做好监管工作?青少年要增强哪些防溺水安全意识?暑期家长如何监管孩子?记者近日专访了市教育局法规科工作人员孔德业,给孩子及家长整理一份防溺水安全提醒。
“防溺水工作事关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采访中,市教育局法规科工作人员孔德业表示,“具体来说,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水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落实安全教育提醒制度,通过班队会、应急演练、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青少年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家校协同,向家长普及防溺水相关知识并强调家庭监护责任。此外,防溺水工作还要推进科技赋能,疏堵结合。”
据了解,芜湖市已在重点水域试点建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控摄像、智能识别、语音劝返等,提高水域监管时效性。部分学校还积极开展游泳教育,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的游泳技能和自救知识。
青少年预防溺水需要牢记哪些要点呢?孔德业总结:广大青少年学生们请务必牢记并做到防溺水“六不两会”。“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两会”: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监护”就是最好的保护。孔德业最后提醒广大学生家长,暑期强化防溺水意识,提高警惕,教育孩子做到以上要求的同时,对孩子的行踪要“四知道”:知道孩子去哪里;知道孩子做什么;知道孩子和谁去;知道孩子何时回。
安全无小事,预防溺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多一份生命防护。记者 骆新星 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