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高考后这些诈骗套路需警惕!

日期:06-18
字号:
版面:第A07版: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近日从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了解到,高考结束后,电信诈骗团伙没有消停,继续利用家长和考生的焦虑情绪实施诈骗。最近一些地方考生和家长就收到当地“教育局”的短信,称发现考生在高考过程中有作弊行为,并留下所谓咨询电话。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有关人士表示,考生和家长接到此类短信可以报警。高考后,骗子除了通过群发考生“作弊”“0分处理”等短信来实施诈骗外,还会通过查分、补录等伎俩进行诈骗。

查分短信藏“毒”

骗子会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知晓成绩的心理,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手机中的网银等信息就会被链接中的木马病毒窃取。还有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数百元至上千元查询分数。

警方提示,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来历不明的链接。如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学杂费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

警方提示,由于此类骗局中,骗子的手段很精细逼真,如校徽、logo等让人难辨真假,招生简章资料可以乱真。考生和家长接到后往往比较兴奋,忘了核实。因此,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有必要登录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到所在地区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对于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更不能相信,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花钱“补录”不可信

骗子谎称某高校名额未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示,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小心“助学金”骗报名费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大学助学金,但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

警方提示,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谨防志愿被篡改

此外,警方还根据近年来相关案例提示,考生和家长要妥善保管个人准考证、密码等信息,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谨防志愿被他人篡改。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