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夜间总有蚊子“送红包”? 与气温降雨有关

日期:06-13
字号:
版面:第A06版:生活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嗡嗡叫个不停,都快被蚊子抬走了”“半夜痒醒了,开灯打蚊子,感觉蚊子特别多”……最近,江城不少市民都深受困扰,夜间总有蚊子“送红包”。

这可不是大家的错觉,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显示,5月中下旬开始蚊密度明显上升,6月份仍将保持这一趋势,并向高点攀升。在疾控专家看来,“嗡嗡先生”最可恨的地方不在于扰人清梦,而是传播疾病。

说到蚊媒监测,就要提“布雷图指数”,这是评价一个地区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该指数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高于20,则意味着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蚊媒传染病的流行。

日前,记者从疾控中心急传科了解到,根据最近一次的监测结果,江城蚊密度已接近7,抛物线上行,蚊子确实不少。目前全市有无为、三山、鸠江和繁昌四个监测区,疾控人员会在城乡接合部的坛坛罐罐、水槽花盆等积水位置,搜寻蚊幼虫。“7月份指数还会涨,往年的最高峰能超过10。”疾控专家表示。

芜湖每年的蚊密度监测时间为4月至11月,每月中旬开展一次采样。除了监测蚊幼虫外,也监测成蚊,会选择几种典型环境,如居民户院落、街心公园、牲畜棚、医院等,进行一定时间的引蚊采集,了解蚊子的种类和数量。

专家分析,芜湖每年从4月开始,蚊子就会活跃,到6、7月雨季时达到最高峰,8月有所回落,与4、5月近似,9月会再出现一个次高峰。

蚊子多与气候因素直接相关。气温的上升、降雨量的增多、积水面积的扩大等,“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晴时雨的天气,非常有利于蚊虫繁殖。”疾控专家说。 记者 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