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科技葳蕤问题不减 秉烛忧思展望未来

日期:06-08
字号:
版面:第A06版:直击高考       上一篇    下一篇

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二24班 杨紫璇

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先贤遗孑悠悠,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真命题,也有它绝妙的解答方式。直至一系列高科技的横空出世,倏忽沸反盈天。打开手机便有各种“语音助手”轮番上阵,遇到问题时有“百度”为我们解答疑问。生活越发便捷,似乎一切问题都可靠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迎刃而解。那么我们的问题便会因此而越来越少吗?

答案岂可简单便可知?无论是网络还是人工智能,它们解答问题的基础是背后庞大的数据库,我们都生活在错综的数据迷宫里。

想要弄清苹果落到地面的原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儿时曾有过“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疑问,于是沈括写就了《梦溪笔谈》。可以说,好奇与疑问是驱动大脑的不竭源泉。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快捷地解答问题,但并不能为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它们如火如荼,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由人类创造,为人利,为人使,这是它的起源也是它的宿命。

芝诺曾以一个圆圈比喻自己的知识范畴,我们同样可以将人工智能所能解答的问题比作一个大圆圈。圆圈之外是无际的圆圈上限,是犹如那“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可望而不可及。当人类放开眼界,圆圈外的一切便可再次启动我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引发智慧去破解更多的谜题。

人们可能又会开始产生忧虑,科技是否会带来问题边界模糊的难题。掩卷深思,这不是智能所带来的问题。生活中一切不和谐的声音,就在争执的进退两难中,形成了一首回旋的圆舞曲。知名制片人——于正,因为用电脑技术拼接影片剧情与作家琼瑶对簿公堂;迪奥包包的现代设计与中国的非遗相似引发声讨;一时间当我们遇到问题,习以为常地首先想到去网上搜索答案,不再主动开动脑筋,启动思维,大胆质疑……种种表明,我们越来越缺乏主动思考创新的能力。深究其后,请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点热爱寻疑,别让智能科技背上了阻滞人类思考的可笑罪名。

追问之,假如人的思考越来越少,又哪来的人工智能的创造与飞跃?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野蛮兽性到发乎情止乎礼,从渴望蓝天到探索月球。依刍荛之见,莫让答案遮蔽了思考,为了避免自我的迷失与价值的落空,请继续思考的脚步,这是人类整个种群得以世代延续的伟大根系。

在历史温润的眼光里,人工智能不过是信息社会几十载浮光的单属标识,与幽远的农业社会中的带月荷锄,田园牧歌,这些人类最贴近大地与自然的尘封记忆也许并不可同日而语。

犹记念那一句“从前的日子都很慢,车,马,邮件都慢”,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在光怪陆离的尘世间,在马不停蹄征途中,冷静沉思,像屈子一样发出神秘的“天问”,蓦然瞥见在我们与人工智能缔结的这段友谊中明白,它并不能影响关乎我们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宇宙问题多与少的结论。在地球的灯火阑珊下,蕴藏以人为本的历史答案。

(指导老师: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