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刚柔并济 国风古韵 市民夜校剑舞课堂魅力十足

日期:06-05
字号:
版面:第B01版:小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这是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里的名句,流传千古。随着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得到发扬,剑舞这一极具中国风的民族舞蹈也吸引了更多人去欣赏、学习。6月2日晚,在“欢乐芜湖·艺课堂”市民夜校春季班,备受学员期待的剑舞课终于来了。

当日,这堂魅力十足的舞蹈课授课地点设在芜湖传媒中心小记者中心,这里有着功能齐全的舞蹈教室,特别适合教学观摩。自从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爆后,片中李白等剑舞的名场面让人难以忘怀,剑舞的盛唐气韵让人感怀,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别让人迷恋的地方。这也是“欢乐芜湖·艺课堂”市民夜校春季班根据市民“点菜”而精准设置剑舞课的原因。

这一堂课的授课老师是季心怡。她毕业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现芜湖市艺术剧院演员;参加华舞风采舞蹈大师课培训并结业;已参加全国近千场主题演出,专业技能深厚,舞台经验与技巧丰富。

跟随着季心怡的演示教学,学员和观众沉浸在这一课的美妙中,了解到剑舞亦称为剑器舞,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舞蹈形式,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武术的技巧和力量,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和美学。

剑舞最早的形式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开始在鸿门宴等外交场合出现。至汉朝,剑舞正式引入宫廷,成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表演者手持短剑,通过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剑舞作为一种古典舞的艺术表演形式,代表了不同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属于道具舞的一种。道具舞是同原始舞蹈一起产生的,当原始人类在用工具进行劳作的时候就有了原始舞蹈,慢慢随着剑的出现有了剑舞的存在。由手拿石器木棒舞蹈到金属器具舞蹈的过渡,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进步。

当晚除了通过芜湖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的市民,还有一如既往热情支持“市民夜校”的外国友人,以及芜湖传媒小记者,现场气氛极好。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