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31日,2024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十届恰佩克颁奖仪式在芜湖成功举办。现场展示区各类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目光,特别是太极拳打得有模有样的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
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国际国内竞相关注的“未来已来”,5月31日,经论坛组委会推荐,记者对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进行了专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许礼进是名副其实的机器人领域的权威。
记者:请介绍一下芜湖人形机器人研发历史与优势?
许礼进:芜湖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在原有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坚实基础上的一次提升飞跃。作为一座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城市,芜湖市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首先,芜湖市围绕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建设,依托“东数西算”工程,打造国内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和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芜湖市围绕人形机器人“智能感官”建设,依托“中国视谷”,集聚了旷视科技、云从科技等视觉相关人工智能企业130余家;这些企业以先进的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为支撑,为人形机器人的感知和识别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此外,芜湖市围绕人形机器人“强健肢体”建设,建成了国内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已形成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同时,机器人系统集成千行百业全面发展,服务特种机器人同步多元发展,并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集聚态势,在全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中表现亮眼,在新赛道上塑造着“芜湖智造”的新优势,为芜湖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记者:芜湖人形机器人已获得哪些政策支持和保障?有哪些研发人才及培养计划?
许礼进:在国家部委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推动与精心指导下,芜湖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鸠江区支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明确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该方案提出,要依托芜湖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双提升。
《鸠江区支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则更加具体地提出了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措施。政策涵盖了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芜湖市还将依托安徽工程大学国家级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该学院拥有先进的研发设施和专业的教学团队,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研发与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学院与企业、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芜湖市将努力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记者:芜湖人形机器人研发目前有哪些成果?未来有何展望?
许礼进:经过芜湖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多年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在产业链部分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定技术积累,埃夫特正开展机器人智能实时操作系统的开发,将在人形机器人中进行应用示范。清能德创开发的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大扭矩力矩电机产品、旋转型执行器(类似一体化关节)等产品正与优必选等多家知名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紧密合作。奥一精机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执行器,包括高精度的线性执行器行星滚珠丝杠,以及谐波和行星齿轮机构的一体化关节,与布局人形机器人的车企保持紧密研发与后续合作。
展望未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团将对标国内领先机器人产品,与清华、中科大、哈工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不断突破灵巧手抓取、仿生语言、视觉感知、情感融通、语义地图、自主规划、定位导航等关键技术,按照工程化思路布局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