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造船业开启“由江向海”新篇章
日期:06-03
本报讯 江畔守望,海之向往。5月30日,芜湖造船厂(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投产。这是百年芜船实施向外借海借地战略的首个船舶建造基地。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判断,“世界造船业的第一个‘黑灯车间’,有可能率先在这里诞生”,威海芜船“超级工厂”的建成不仅是芜湖造船厂的跨越,还是中国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的重要一步。随着基地的投产,拥有百年造船史的安徽造船企业开启“由江向海”全新征程。
芜湖造船厂董事长张钊介绍,芜湖造船厂锚定百亿级发展目标,谋划借海借地。芜湖造船厂威海基地是安徽内河造船企业首个毗海、绿色、智能、可持续性海工装备基地。该基地主要从事船舶建造、设计、修理及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装备开发,拥有1座十万吨级船坞和2座五万吨级船台,主要建造3000车——9000车汽车运输船和50000载重吨MR型成品油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总规划产能80万载重吨,年产值50亿。
芜湖造船厂威海基地拥有8条全自动化生产线,行业内领先的智能切割下料车间、智能部件装焊车间,配置五大国内首次应用技术即全面印字喷码技术、8台机器人多枪头纵骨焊接技术、单龙门8机器人T排焊接技术、自动下料分拣流水线、AGV自动驳运机器人,搭配最先进的动态视觉技术、薄板激光复合焊技术,可实现人机高度协同,整体节约人工约40%,车间自动化率可达80%。集成先进技术与智能化管理,结合物理安全防护措施,安全保障效率提升,堪称船舶行业的“超级工厂”。
张钊表示,芜湖造船厂连续三年实现产值、利润倍增,在MRⅡ、汽车滚装船、海洋工程等产品领域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威海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芜船的生产布局,进一步深化海工装备型谱,释放向心力,发挥“链”式效应,打造成以海工科技产业园为核心,绿色智能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芜湖造船厂积极主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立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高端、幸福、责任的百年芜船。未来,芜船将以ESG战略规划为蓝图,精准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未来迈进,实现长期的商业成功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增长,带动安徽、山东两省船舶产业链紧密整合,打造以海洋经济为核心涵盖人才、资源、资金、技术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为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记者 汤荣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