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离家,是很多家庭和老人的愿望。如何把养老服务做到老年人的“家门口”,让他们在家就能享受到舒心的养老服务?近年来,芜湖市以多元养老服务模式为基础,聚焦居家养老发力,在保障居家环境安全和居家服务便利的同时,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让“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向前迈进了一步。
“小食堂”服务“大民生” 家门口享幸福“食”光
中午时分,弋江区潮音街长者照护之家到了饭点,老人们陆续前来就餐,大家聊着家常,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餐食荤素搭配、色彩鲜亮、香气四溢,工作人员逐一将菜品装入老人的饭盘。
“我每天都来这吃,味道好,咸淡合适。我年龄大了,一人在家做饭有点不方便,助餐点解决了我的难题,让我感到非常舒心。”到此就餐的77岁英翠华老人说。
“我们每周都会更换菜单,菜单会贴在墙上。每天吃什么,老人一目了然。”潮音街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告诉记者,助餐点聘请了专业厨师,考虑到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每日菜式搭配不重样,并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对菜谱进行调整,让老年人吃饱吃好。
据介绍,潮音街长者照护之家为辖区内不少老人提供各种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那些身体不硬朗,出门不方便,还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工作人员为他们上门送餐,满足社区老年人便捷化、个性化的助餐服务需求,让老年人乐享幸福“食”光。
记者从芜湖市民政局获悉,我市积极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现有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598个,并建立覆盖全市的智慧助餐信息系统。到2025年,我市将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打造可持续有温度的老年助餐服务,让老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
“小床位”解决“大问题” 将专业服务延伸至老人家中
家住镜湖区范罗山的87岁老人胡章钦患有脑梗,55岁的女儿先天性脑瘫,照顾她和女儿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老伴身上。胡章钦没想到,一张“家庭养老床”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
自从她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之后,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她提供助医、助行、助洁等多项服务。
“这张床睡着舒坦、安全。”胡章钦老伴陈有为告诉记者,老伴前几年晚上从床上摔下来,脑部也受到伤害,每次夜里起床他都要扶,“年纪大了,起夜时靠自己撑起身子,特别费劲儿。现在更换了护理床,上面有扶手、栏杆,行动起来方便多了,也不怕老伴再从床上摔下了,我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
作为镜湖区2023年养老机构家庭床位试点项目,除了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为长者提供生活照料和专业护理服务外,还为长者提供24小时紧急呼叫等多样化服务,真正做到把养老院的床位搬进了老人家里,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并不只是搭建一张“床”,更多是根据不同老人的家庭状况量身定制。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对卫生间、卧室、客厅等关键位置进行必要的改造,配置必要设施器具;为老年人住所安装紧急呼叫器、烟雾、煤气泄漏报警器等智能化设备,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
“马师傅和吴师傅都好,不仅能帮着提供家庭卫生保洁等服务,还帮我们去医院拿药,上次住院也是吴师傅送我去的,真是帮了大忙。”陈有为感激地说。
据悉,我市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把养老服务机构专业照护服务向家庭延伸,为老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适老化与智能化改造,根据老人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照护方案,并按约定服务项目内容提供专业照护服务,2023年为110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解决了居家照护难题。
“小改造”里有“大爱心” 居家养老有了“防护网”
“现在安装了防滑垫、洗澡椅等,确实安全方便多了。”家住汀苑小区的89岁朱有武老人真实感受到了家庭适老化改造给他带来的方便。
朱有武老人和85岁的老伴单独居住,老伴患阿尔茨海默症,朱有武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腿部曾经受伤行动也不便,自从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后,给他和老伴的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也带来了极大便利。
改造一小步,幸福养老一大步。马桶两边安装扶手,卫生间铺装防滑垫,洗澡间配置洗澡椅,床边安装护栏或者抓杆……一处处小小的改变,让朱有武和老伴有了一个便利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只需轻轻按一下这个小按钮,就有人来帮助我,心里特别踏实。”朱有武老人说。老人口中所说的小按钮,是政府出资为他安装的一键呼叫报警器。
不仅如此,政府还给他家中安装了燃气泄漏报警器和烟雾报警器等智能化设施,一个个“安全小管家”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心,也让他的子女能安心。
据悉,为更精准地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芜湖市民政局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并依托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精准评估,按照“一户一策一档”的原则,为老年人“量身定制”改造方案。2023年共完成适老化改造2458户。今年我市计划对2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