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无为一地,文物众多,人文掌故数不胜数。这其间,曾经有一块石头,让大名鼎鼎的米芾弯腰参拜,这个故事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过往……
在无为市米公祠内,有一尊高约2米左右,周身多孔、酷似龙钟老人的石灰岩质地的奇石(如图)。据说此石就是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无为军时所拜之石,史称石丈,又称拜石、石翁。
北宋崇宁三年(1104)五月至大观元年(1106)冬的约两年半时间内,米芾任职无为军。他初到无为,遇见一块奇石。他非常喜欢,连忙换上官服,手拿官笏,对着这块石头连连叩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米芾拜石”。
宋代,赏石玩石成时尚。众多王公大臣,如苏东坡、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都是当时鉴赏收藏奇石的发烧友,就连宋徽宗也深谙其道。而中国赏石文化也在这个时期逐步走向成熟。《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源自于此。米芾拜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赏石文化发展的鼎盛局面。
其实,米芾表面是在拜石,然其背后却另有一番深层次的隐情。安师大历史学院研究员康健告诉记者,纵观米芾一生的为人处世,一直特立独行,极有傲骨。因此,米芾对奇石的痴迷,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石头身上自带的这种高洁品性认同感的具体体现。
米芾在无为搜集奇石,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无为本就是盛产奇石之地。记者在采访时也曾屡屡发现,无为市境内奇石颇多。在蜀山镇泊山洞风景区,就曾见到很多造型奇异的山石,从外貌上看,与太湖石无异。而据当地人介绍,无为的这些奇石叫巢湖石,也有人讲就是太湖石。而在古代的文献中,多称之为“无为军石”。据宋《杜绾石谱》载:“无为军,石产土中,连接而生,择奇巧者,即新取之易,为洗涤,不着泥渍,石色稍黑而润。大者高数尺,亦有盈尺及五六寸者,多作群山势,扣之有声;至有一段二三尺间,群峰耸拔,连接高下,凡数十许,巉岩涧谷,不异真山。”
由于米芾拜石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后世的许多艺术品中都有描述,这其中,以画作最为常见。米芾当年就曾画过自己拜石的情景,可惜已无存。现存较早的是明代陈洪绶的《米芾拜石图》,立轴,绢本设色。此外,任伯年、张大千、李可染、范曾等大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创作过以米芾拜石为主题的国画。
记者 郭青 文 卫晗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