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是最有含金量的话题。要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体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很多老年人很难说清楚究竟该多久体检一次,重点该关注哪些项目,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体检结果。
没有病干嘛去体检?
对于不少子女而言,劝说刚刚步入老年,尤其还自觉身体硬朗的父母去体检,是件难如登天的事。家住荷塘月色小区的李女士坦言,自己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位。“我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支气管炎等多种慢性病。他除了每个月到医院开特病药,从不到医院,更别提体检了。”她无奈表示,在老人看来,体检一次少说也要几百元吧,完全是花冤枉钱。
5月20日下午,在弋江区中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群老人正排队做免费的心电图,测血糖、血压。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老人,他们普遍表示:让自己花钱去体检肯定不愿意,但如果有免费体检的机会,还是会参加。
采访中,不少老人的说法出奇地一致——“我又没生病,为什么要去医院?”在老人们看来,去医院检查身体,是生病后才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没有身体不适,就不需要到医院。大多数受访老人认为,年龄大了,身体难免出点问题,只要问题不大,就不用去医院,甚至连药都要少吃。“老话说,是药三分毒,更何况体检还要去照CT什么的,那都是有辐射的。”家住羊毛埂新村的刘老伯说。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芜湖二院)老年医学科专家姚慧建议,老年人要保持定期体检的习惯,每年至少一次,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过度焦虑,听从医嘱分析,正确看待体检结果,冷静面对病情,积极干预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担心得重病要频繁体检?
“本来没多大病,结果因为想太多,愣是把血压给吓到了180。”今年60岁的李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很注意保健,经常看养生节目,从来不放松对健康的关注。前年的一次全身体检,她被医生告知肠道上有三个很小的息肉,这可把她吓坏了,又到其他医院做了肠镜检查,结果相同。尽管医生说,息肉很小且是良性,可以观察为主,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就可以了,可是李阿姨还是如临大敌,做了息肉切除手术。
“我妈现在是每隔三个月左右都会去住院做一次全身体检,就跟强迫症似的。”李阿姨的女儿无可奈何地说,上个月体检血糖有点高,医生说老人的血糖标准和年轻人不一样,可她就是不信,因为焦虑又影响了睡眠,开始到处打听什么药可以治疗睡眠问题,然后又是不停体检,最后把自己和家人都折腾得够呛。
对于李阿姨的问题,姚慧医师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减退,一些指标与青年人不同,对于体检报告上的“箭头”、级数等医学专业表达,要科学看待,尽量请专业医师解读、分析。她告诉记者,李阿姨的问题不是个例,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觉得身体稍有不适,或是想验证自己的健康,第一反应就是去医院做身体检查。“其实老年人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很重要,殊不知心身健康为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如何选出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
上了年纪的人每年都要做一次体检,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体检项目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怎样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姚慧医师给老年人开出了这份“长者专属”体检清单。
一、抽血化验项目: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酸+(高血压者)同型半胱氢酸+(糖尿病者)糖化血红蛋白+(长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胱抑素C。
二、肿瘤标志物项目: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男性)前列腺相关抗原。
三、身体脏器项目:肝、胆、肾、脾腹部B超+肺部CT+甲状腺B超+(女性)乳腺B超。作为无创检查,B超可提前发现是否有肿瘤、结石、结节等问题,保持随诊或及时干预。
四、心脑血管项目: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下肢血管超声,可发现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检查心肌供血情况、心律是否失常、血管是否病变等。
五、五官项目:口腔+眼底。尤其要重视眼底检查,可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动脉硬化等。
六、肌肉骨骼项目:身高+体重+骨密度+体脂分析。老年人因为活动力下降和蛋白质摄入的减少,容易出现肌肉流失和骨质疏松,尤其要注意这两者的检查。
七、消化系统项目: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镜+肠镜。胃肠镜检查可发现癌前病变,尽早清除。
八、妇科项目或前列腺项目:老年女性即使已经绝经,因为抵抗力下降和卫生习惯的放松,依然有感染炎症的可能,不能忽视妇科检查。老年男性则应做前列腺检查。
本版图片 记者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