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从芜湖古城的儒林街上走过,一定会被这条老街的古意所震撼。小天朝、雅积楼、文庙……哪一个不是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也许是这条街太过于奢华了,如果不是有心人,很难注意到那块嵌在民居墙壁上的“泰山石敢当”(如图)。从外表看上去,这块石碑是那样的不起眼,然而这块“泰山石敢当”的身后,其实有着一段长长的往事……
古代民间曾经流传着很多禁忌和崇拜,“泰山石敢当”就是其中之一。南北朝时庾信的《小园赋》中曾有描述:“镇宅神以薶石,厌山精而照镜。”从中可以证实,薶石以镇宅的风俗在当时已经很普遍了。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变,“泰山石敢当”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等的转变。关于“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有的说,泰山有一位针灸医术很高明的石先生,因为他不仅行医济世,还能驱魔降妖,于是人们都尊称他为“泰山石敢当”。
2006年,“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儒林街55号保存的“泰山石敢当”正是这一传统民俗的见证。
“泰山石敢当”石碑在我市以前也是比较常见的。仅市区而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当时的新横街、老横街、长街蒋家巷等处均可见其身影,但现在已消失殆尽了。目前主城区也仅剩儒林街这一处了。
这块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背南面北嵌在一座古民居的墙壁上,高约1.50米,宽约0.42米。碑的上部刻有一直径大约0.27米的太极八卦图。碑的下部四周刻有花边,中间刻“泰山石敢当”五个瘦金体大字,笔锋犀利、字体端庄。这块“泰山石敢当”究竟为何人所建,以及所建年代、背景等,均已失考。
儒林街的这块精美的“泰山石敢当”,能保存至今,这也算是件幸事吧。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遗存,值得我们好好善待它。记者 郭青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