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倾力构筑大交通 当好发展“先行官”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4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枞阳县官埠桥镇的G237公路上,车辆往来繁忙。

枞阳县横埠镇的G330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和工程车辆正在进行摊铺作业。

2024年建设的枞阳县白义路浮山风景区防火通道升级改造工程改善了浮山周边的道路环境。

乌金渡老桥拆除重建工程基本完工,与已通车的乌金渡新桥形成了“双子桥”。

枞阳县钱铺镇猫杨路翠竹相拥、蜿蜒山间。

引言

“十四五”以来,这是刻画在枞川大地上的生动画卷——

说高速:德上高速公路贯穿县域,结束了枞阳县城不通高速的历史。

看公路: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6亿元,公路总里程达3456千米。

望城乡:开通运行城乡公交58条,实现建制村通公交率100%,村民“抬脚就能坐公交” 成为现实。

一组组跳动的数字、一道道延伸的通途,不仅见证着枞阳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更承载着人民群众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十四五”以来,枞阳县交通运输局始终把交通运输发展置于全局突出位置,以系统谋划绘就立体交通蓝图,一张立体大交通网越织越密,五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

纵览“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成绩单,枞阳交出了一张令人鼓舞的答卷: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十三五”增长26%;公路总里程比“十三五”末增长11.6%,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127千米,比“十三五”末增长6.8%,实现了全县20户以上较大自然组通畅率达100%;城乡公交一体化、智慧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一条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穿越于枞川大地,滋养着城乡发展,连接着百姓期盼与美好未来。

疏通“大动脉” 唤醒城市发展新活力

长河,是枞阳县与安庆市宜秀区之间的界河,而横跨长河的长河特大桥,是天天高速公路建设的全线控制性工程。日前,在长河特大桥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大桥上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设备开足马力,每一个身影都在为项目推进“加速跑”。

与此同时,在会宫镇境内天天高速与德上高速互通枢纽,伴随着大型作业机械的轰鸣声,沥青摊铺机正在加紧进行沥青路面摊铺,“预计今年年底,天天高速枞阳段就能建成通车。”枞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林宝说,项目通车后将助力皖江城市带“一小时通勤圈”,为区域经济联动、产业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天天高速全长约400公里,起点位于滁州市天长市,终点至安庆市天柱山。枞阳县境内长约48.3公里,横贯6个乡镇。虽是“过境段”,但却是枞阳首个东西向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分别与现在的德上高速枞阳段和京台高速形成十字交汇,形成枞阳“两纵一横”高速路网局面,这也是枞阳高速公路后发赶超的缩影。

时间回溯到2022年1月26日,德上高速枞阳段正式通行,至今仍让许多枞阳人记忆犹新。对枞阳而言,这是境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它将枞阳至合肥的车程缩短了40多分钟,不仅拉近了枞阳与省会的时空距离,更让枞阳融入长三角交通互联互通网络的步伐大幅加快。

从德上高速到天天高速,两条高速通道的建成,成为枞阳实现高质量转型、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一跃”。

如今的枞阳,早已告别“阡陌相交”的局限: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县域内循环”到“与世界互通”,高速网、国省道织就的“民生线”,正持续改写枞阳的时空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

持续攻坚 推动城市能级跨越

行千里,始于交通;四通八达,致广大。

9月8日,驱车行驶在国道G237上:双向四车道的路面平整宽阔,车流平稳有序,很难想象,这条如今的 “畅通大道”,曾因双向两车道的局限,被当地人称作 “城北交通瓶颈”。

2023年,G237官埠桥至会宫段一级公路正式竣工通车,将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改为四车道后,通行能力大为扩大,打通了枞阳县城北向快速通道,解决了长期以来枞阳县城北大门往省会合肥道路“肠梗阻”现象。

“以前每到节假日、春节返乡,这段路能堵上大半天,回趟家比上班还累。” 在外地打工的枞阳人小张感慨,“去年过年走G237回家,一路顺畅,再也不用堵在路上心急了。”

“十四五”以来,枞阳县交通运输局强势攻坚突破,聚焦交通重点项目,着力构建大交通格局,促进大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国道G237、省道S232等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建成通车,国道G330、乌金渡老桥拆除重建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年底将陆续建成。

五年间,枞阳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和质量再上新台阶,基本建成了“八纵四横”内畅外联主干路网,为“把枞阳建设得更加美丽”当好先行、提供支撑。枞阳对外“高速化”、对内“快速化”的目标基本实现。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456千米,路网平均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34.55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密布“小血管” 跑出小康路上加速度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沿着枞阳县青龙驿旅游公路驶入枞阳镇青龙村,干净的沥青路面蜿蜒至村落深处,两旁的农田绿意盎然,村居错落有致。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青龙驿田园综合体里总是热闹非凡:游客们或在水库边垂钓,或在农家乐采摘……乡村游让整个农场升起了浓浓的“烟火气”。

旅行者痴迷于乡道之美婉约动人的同时,乡道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人气”和“福气”。“这条路通了之后,自驾来玩的游客比以前多了好几倍!”青龙驿田园综合体负责人陈洪难掩喜悦,“以前路不好走,游客来了也留不住;现在路通了,不仅人气旺了,我们的农产品也能更快运出去,收入比以前翻了番。”

路通了,村美了,老人就医、孩子上学、农产品销售比以前都方便多了。村民们看着漂亮的沥青路面,满脸喜悦。“从来没想过,这么宽敞的柏油路一直通到了家门口,抬脚就可以坐上空调公交车,放寒假了到镇上接孙女又快又安全。”村民们直夸政府帮百姓办了实事、好事。

修一条路、富一个村,在枞阳,还有无数个“青龙驿旅游公路”。

“十四五”以来,枞阳县大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全县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枞阳县实施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工程200余公里,总投资超5亿元,农村公路毛细血管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实现网络化。

“我们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人居环境、产业布局、全域旅游等专项规划有机结合,打造特色农村产业与乡村旅游品牌相结合的精品路线,为公路沿线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杨林宝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枞阳县还积极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新思路,优化城乡道路客运网络,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枞阳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目标基本实现。

放眼枞阳,如今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农村公路正在成为一条条风景线、产业线、富民线,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有力推动了交通与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广大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

大道至简,行稳致远。在枞川大地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畅通无阻的乡村公路,通衢四方,连接未来!

文/陈燕飞 图/储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