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妍 乔蕾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构建起“府检联动、法检协同、内部贯通、听证助力”的多元解纷格局,切实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自2023年以来成功化解相关案件11件。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上,市人民检察院以“凝聚合力 深化履职 以行政检察高质量发展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为主题作经验交流。
强化府检联动 筑牢源头治理防线
我市检察机关积极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通过与行政机关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从源头防范和减少行政争议。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司法部门搭建日常沟通与信息共享通道,不定期联合重点执法部门开展数据共享,及时通报行政诉讼、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办理情况,精准排查并提前化解潜在争议风险点,以信息共享筑牢风险防线。特别是在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检查中,专门增设了“检察监督检查”项目,重点监督民事、行政执行案件及涉企行政案件,并选派行政检察条线资深检察官参与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案卷评查,围绕统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规范执法行为等关键问题建言献策,以衔接监督推动行政机关规范履职,从源头上降低行政争议发生率。
枞阳县检察院还联合县法院、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制定协作意见,针对冒名顶替或弄虚作假婚姻登记问题开展专项清理行动,通过全面梳理排查、逐一核实纠错,联合行政机关实质性化解相关争议,妥善处理了一批历史“存量”问题。
深化法检协同 打造全链条协作机制
在一起生效裁判监督案中,市人民检察院通过核查厘清各方法律关系,明确权利义务,提请省检察院抗诉。省检察院抗诉后,省高级法院改判确认相关行政行为违法。后续,检察机关联合法院启动双向联调,通过“背靠背”析理、“面对面”协商,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市人民检察院与市中级法院打破协作壁垒,建立了“监督前-监督中-监督后”全流程沟通协作机制,确保争议案件处理各环节高效联动、同向发力。双方还定期召开季度联席会议,梳理行政争议案件化解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剖析未化解矛盾的症结,精准调整工作策略。对于进入检察环节的案件,检察机关充分运用调查核实权,依法提请、提出抗诉,以法律监督倒逼争议化解,实现“监督”与“和解”双向发力。
强化内部联动 激活一体化办案效能
我市检察机关通过打破内部部门界限,创新构建“行政检察主导、刑事检察协同、公益诉讼跟进、控告申诉兜底”的内部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一盘棋”办案格局,全方位提升行政争议化解质效。
部门协同层面,我市检察机关着力凝聚内部办案合力。办理行政检察案件过程中,若行政检察部门发现违法犯罪线索,会第一时间移送刑事检察部门立案侦查;对符合公益诉讼监督条件的案件,则及时启动公益诉讼程序,力求实现“一案多赢”的办案效果。同时,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搭建群众诉求响应平台,对群众诉求实行“一窗受理、分类流转、跟踪督办”的闭环管理。针对涉及行政争议的案件,迅速启动内部线索研判机制,通过召开跨部门联席会议,对重大疑难案件开展“会诊式”研判,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有效提升争议化解的精准度。
在上下联动层面,充分发挥上下级检察院一体化办案优势,将抗诉带来的法律“势能”转化为推动争议化解的实际“动能”。在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中,省、市、县三级检察院紧密联动,一方面通过精准抗诉、跟进监督,成功促使法院撤销原判;另一方面通过耐心释法说理、组织公开听证,推动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此外,通过开展类案监督,促成行政机关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立长效机制。该案实现了“监督、化解、治理”三重成效,获评当年度的全国“十大行政典型案例”。
巧用外部助力 以公开听证破解难题
在办案实践中,我市检察机关将公开听证作为争议化解的重要方式,听证前“靶向沟通”找根源,听证中“双向释法”缓对立,听证后“全面审查”解纠纷;对专业案件邀请专家参与,提供专业支持。
在周某某涉行政处罚争议案中,周某某认为行政机关未剔除其外省过往95万元奖金、认定年收入不合理,对拟处年收入30%罚款的决定不服。行政机关与周某某均向检察机关求助,义安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高校法学专家、律师、行政执法骨干担任听证员。听证员评议认为收入认定不合理,检察机关据此发出检察建议。行政机关重新核查后调整处罚,周某某无异议并全额缴罚款,争议圆满解决。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多方联动,优化机制、完善多元解纷体系,用心办好每起案件,为构建更高水平法治共同体、维护社会稳定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