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胆囊结石的沉默危机:80%无症状者该如何筛查?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A07版:健康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尚柱

胆囊结石是胆结石的一种形式,对人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在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而一旦这颗“小石头”进入胆管系统,不仅会引发剧烈疼痛、胆道堵塞等问题,甚至还可能会引发死亡率高达10%~30%的一种急危重症——急性胰腺炎。针对无症状患者,我们该如何开展筛查,及时发现其存在的结石问题?患者自己又该如何进行自检呢?这一篇文章全都告诉你。

1.影响无症状胆囊结石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1.1结石大小

结石大小对病情会产生直接影响。大结石危害要远高于小型结石,大结石体积较大,会对胆囊内膜造成严重磨损,同时,在重力作用下,大结石也更容易沉降至胆囊底部或管颈,引发胆囊黏膜糜烂溃疡,使得胆囊壁层遭到严重破坏。大结石还会不断刺激胆囊壁,导致其出现水肿,胆囊壁也会不断增厚,并最终引发炎症。结石长时间与胆囊黏膜产生摩擦,还会导致胆囊黏膜上皮出现发炎、硬化、纤维化、异型增生等诸多问题,并导致疾病向恶变进展。

1.2患病时间

患病时间同样与疾病发展进程有着密切关联。随着疾病病程延长,患者由无症状转变为有症状的概率也会逐渐变高。随着结石不断增大或是与胆囊壁摩擦,结石可能会出现脱落、堵塞胆管等问题,这就会引发症状。同时,一旦结石引发胆囊炎症,在发展过程中,炎症可能会对胆囊造成刺激,导致胆囊壁纤维化,胆囊会逐渐萎缩,导致疾病不断恶化。

1.3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引发的高血糖,会提升结石形成概率。同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障碍问题,这会对其胆囊功能造成限制,胆汁排放失去原有规律性,这会给胆囊结石进一步恶化提供条件。

1.4高血脂

血脂代谢异常会引发胆囊动脉硬化问题,而这会导致胆囊缺血,进而引发胆囊功能异常问题。一旦出现该问题,患者胆囊内的胆汁会大量淤积,并逐渐诱发炎症,这也会导致无症状胆囊结石逐渐向有症状疾病转变。

1.5其他因素

高雌激素水平、禁食、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等,都可能会对无症状胆囊结石造成影响,促使其向有症状疾病发展。现代人生活不够规律,暴饮暴食等问题也较为严重,这会导致人体基础代谢紊乱,胆囊功能较为容易受损,这会导致无症状胆囊疾病快速发展。

2.无症状胆囊结石该如何筛查

2.1症状

虽然“无症状”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在平时生活中,仍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只是这些症状不够明显,其他疾病也会引发这些症状,因此往往不会受到患者重视。例如,部分患者会出现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但多数患者会认为自己只是患上了胃病,因此不会对其产生重视。因此,为预防“无症状”胆囊结石不断发展,患者在出现较为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接受各类体检,以便及时发现胆囊结石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引发更加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生命带来威胁。

2.2体征

多数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的体征与正常人群完全一致,但少部分患者由于胆囊肿大,用手触摸其右上腹,能感知到肿大的胆囊,患者还会出现压痛感。因此,如果患者怀疑自己患上了胆囊结石,可以用手轻轻按压右上腹,如果发现触摸到“硬块”,并且出现明显压痛,就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无症状胆囊结石。

2.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也是发现无症状胆囊结石的重要手段。由于胆囊结石可能会引发胆囊炎症,而炎症会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激增,因此,开展血常规检查,结合受检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就能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炎症。但由于其他炎症也可能会引发白细胞增多问题,因此,单一的血常规检查无法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胆囊结石,这就需要辅以其他检查。

2.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胆囊结石的主要检查手段。通过CT、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不仅能发现胆囊结石,还能了解胆囊结石的数量、大小、位置,同时还能观察到胆囊壁是否出现水肿、增厚情况,对于后续开展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数据支持。在影像学检查支持下,医生能立刻发现潜在的胆囊结石,并判断肝胆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以便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无症状胆囊结石并非真正的“无症状”,在“无症状”期间,疾病仍然在不断发展,随着疾病进程不断延长,其就会逐渐发展为“有症状”,并对患者生命带来一定威胁。因此,一旦感知到不适,就应立刻前往医院就医,通过血常规、影像学检查,就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胆囊结石,并对其进行治疗,保证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单位:马鞍山和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