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作为代谢排泄器官,肾脏有着代谢废物清除和水、酸碱、电解质平衡稳定维持的功能作用,而肾病患者因肾功能的损伤减弱,其体内毒素、多余水分等废物无法有效排出、清除,在引起腰部钝痛、水肿、尿频尿急尿痛、皮肤瘙痒等症状的同时,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出现,故需注重肾病病情的缓解改善。饮食除了在人体生长发育、生命维持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外,还在疾病防范和控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谨遵医嘱、“管住自己的嘴”,在确保营养物质均衡补给的同时,避免因进食不当导致病情进展的出现。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肾病患者的八点饮食调整措施。
一、低钠饮食
由于钠离子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破坏肾脏组织,故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食盐、调味剂、腊肉等含钠制品摄入量,以减少钠的摄入。如过多摄入钠还可能造成水钠潴留加重,延缓水肿消退时间、诱发高血压,故伴高血压和水肿患者务必严格控制钠盐摄入,以低于1500mg/d为宜。如无高血压和水肿表现,钠盐摄入量可适当放宽至1500-2000mg/d,如存在血钾表达增高和尿少症状者,则需严格控制钾盐摄入。同时,水钠潴留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故肾病患者在详细记录每日进食食物或饮品种类、重量等饮食信息的同时,还需密切监测自身体重和血压,如发现血压表达增高或体重增加,需立即就医问诊,将饮食、血压和体重记录数据告知医师。
二、低蛋白饮食
肾病患者如摄入过多蛋白质,则其肌酐、尿素等需要经肾脏代谢排出的废物也会增加,以致肾脏负担加重,极易引起病情恶化,故需低蛋白饮食。参考患者肾功能状况确定蛋白摄入量,如肾功能良好,蛋白摄入可同正常人群一样,0.8-1.2g/kg/d;如需微透析治疗,则控制在0.8g/kg/d以下;如进展至透析阶段,为平衡因透析治疗而丢失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患者应以优质蛋白、高热量食物为先。以透析频率为3次/周的患者为例,其蛋白摄入应为1.0-1.2g/kg/d,其中优质蛋白应占75%,优质蛋白食物应以鱼类、鸡蛋、瘦肉等动物蛋白为优,豆类及豆制品虽说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但其氨基酸组成全面性欠佳,且生成的代谢废物更多,故相较于动物蛋白应适度进食。
三、注重钾摄入
高血钾症是一种较为凶险的高发性肾病并发症,其发生率会随着患者肌酐表达的增高而增长,故需注重血钾表达的检测监督,且需降低海藻类、坚果类、豆类等高钾食物摄入量。与此同时,部分肾病患者可能因食欲不佳或经常性呕吐造成体内钾的缺乏不足,引起低血钾症,对于此类患者应酌情增加高钾食物的摄入。
四、限制磷摄入
骨质疏松、皮肤瘙痒等症状是晚期肾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故日常饮食应减少海产类、酵母类等高磷食物的摄入,且需尽可能不饮用碳酸饮料或酒水。
五、限制水分摄入
肾病患者水肿的出现多因体内过多水分无法排出所致,故日常饮水应严格控制。以前一日的尿量为据确定当日水分摄入量,常规情况下以低于1000ml/d为宜,如患者无水肿症状且排尿正常,则适度饮水即可,以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如进展至透析阶段,此时患者排尿量明显减少,因而水分摄入也需随之降低,水分摄入可依据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幅<标准体重的5%进行控制。
六、选择性摄入脂肪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密度糖蛋白表达、下调高密度糖蛋白表达,致使炎症介质生成量增多,伤及血管内皮组织、减弱血管内皮功能。所以,肾病患者应规避进食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限制海产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量。
七、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
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提升不仅会导致肾病患者的蛋白质大量丢失,还会造成与蛋白质结合微量元素的流失不足,故需多食用鲜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的食物,以及多食用杂粮,以提高体内微量元素表达。
八、饮食禁忌
肾病患者的饮食禁忌主要有3种,即生冷食物,此类食物性寒、易伤脾胃,影响脾胃对食物和药物的吸收利用率;油腻食物,此类食物易生痰湿、湿热,致使脾胃困阻、气血阻滞,不利于病情好转;辛辣食物,此类食物易助热生火、损伤阴液,导致阴阳失衡,且刺激性强。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