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拍岸,千帆竞发;义安潮涌,奋楫者先。
作为义安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近年来,义安经开区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实”的作风,持续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兴工业”的热潮,以澎湃动能写下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截至2024年底,园区拥有市场主体244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5家,逐步形成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2024年,实现“四上”企业经营(销售)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22.6%;完成税收22.03亿元,同比增长36.16%,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2023年度全省131家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义安经开区位居第27位。
数字背后,是义安经开区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锚定主攻方向,创新方式方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兴工业”的热潮,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高位推动 ——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
招商引资决定增量、决定未来。义安经开区始终把招商引资视为生命线,连续召开高规格“新春第一会”,旗帜鲜明提出“以项目论英雄”,建立“顶格战法、顶格政策、顶格保障”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
——顶格战法。推深做实领导干部联企包保机制,形成“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包保有项目”的良好局势,全周期包保联系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织密企业服务网格。重点围绕重点产业链,组建多个产业链招商局,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开展驻点招商,并建立“链长负责+部门联动+驻外招商+载体承接”的产业链招商模式。2024年以来,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点对点”招商160余次。
——顶格政策。形成“省级+市级+区级”三级政策叠加矩阵:省级聚焦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未来产业六大前沿领域布局;市级出台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区级配套产业园区专项扶持政策,实现政策精准滴灌。
——顶格保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及时破解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同时,为重点企业配备“交管联络员”,提供子女择校、高管就医等“全程跑办”服务,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27个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跻身前10。
精准出击 ——全链条掀起项目攻坚热潮
义安经开区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聚焦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编制“项目引进储备手册”,构建“洽谈—签约—开工—竣工—达产”全生命周期闭环。
——精准招商、链式集聚。建立重点产业和企业资源库,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强化“秘书式”跟踪服务,提高对接频次和力度,推动在谈项目早“落袋”,总投资20亿元的长江半导体月产60万片晶圆再生、10.5亿元的深圳富笛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10.2亿元的博芯微半导体核心部件离子气态分布器项目实现签约。2024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5个,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占比74.8%。
——高效开工、红色跑办。探索“企业下单、管委会接单、专人跑单”保姆式模式,大力推行红色跑办、“标准地”改革等创新举措,项目审批时限从90天压缩到45天,“标准地”出让率100%。2024年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6个。总投资4.9亿元的安徽富乐德科技TFT洗净、陶瓷熔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76天,创造了“富乐德速度”。
——闭环管理、达产达效。制定“项目竣工倒排时间表”,强化项目建设闭环管理,并大力引进有资质、服务良好的电力、金融等“管家”企业入驻“中介超市”,推动项目早日形成产能和财政贡献。2024年以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8个,总投资10.2亿元、占地157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博日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仅用时167天主体竣工,创造“博日速度”。
要素集聚 ——让“软环境”成为“硬支撑”
项目落地,关键在要素。义安经开区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打出资金、人才、配套“组合拳”,真正把“软环境”做成“硬支撑”。
——真金白银解难题。2024年以来累计兑现产业扶持资金11.05亿元;创新“园区贷”“财补贷”“亩均英雄贷”等金融产品,帮助19家企业融资2050万元,撬动银行授信1.4亿元;嘉铜合作园区打通与沪苏浙征信互认,入驻企业累计获贷4000万元。
——招才引智添动力。与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建立“定向培养、定点输送”合作,支持8家企业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2024年以来帮助企业招工1200余人,其中各类高校及海外人才200余人。 ——产城融合优配套。2024年新建道路6.3公里、各类管网10公里,工业邻里中心一期8万平方米主体封顶,集餐饮、购物、休闲、公寓、酒店于一体,可容纳3000人同时生活;坚持“亩均论英雄”,处置低效用地820亩,园区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分别提高到380万元、30万元。
作风淬炼 ——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
营商环境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义安经开区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服务升级,树牢“无事不扰、难事出手”鲜明导向。
——压力传导改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区“新春第一会”精神,以“周六项目日”“亲清有约”等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全年开展助企活动100余次,处理各类企业诉求450个,企业诉求响应率、办结率均达100%。
——以上率下改作风。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在安全环保、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绝不退让,时刻保持为企业服务初心。
——完善机制改作风。建立“闭环管理、全程响应”机制,对市长热线、领导信箱、为企服务平台等渠道收集的问题实行清单化、销号式管理,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回音”。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义安经开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放大“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福地”磁场效应,在高质量发展的壮阔航程中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文/本报记者 方盼亮 图/本报记者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