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油腻饮食后右上腹隐痛?小心胆囊在“抗议”!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A07版:健康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尚柱

丰盛的火锅、金黄酥脆的炸鸡、深夜街头的“烧烤+啤酒”搭配,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诸多幸福感的同时,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不少人在饱餐油腻食物后,会突然感到右上腹隐隐作痛,有时还伴随恶心、嗳气等表现,这是胆囊在“抗议”,这种情况需要警惕!那么,为什么油腻食物会是胆囊“抗议”的导火索?胆囊“抗议”的信号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呢?本篇文章带你详细了解。

一、为什么油腻食物会是胆囊“抗议”的导火索?

胆囊位于我们身体的右上腹区域,紧贴肝脏下方,是一个长约5—8㎝的梨形器官,容积约30—60ml。它的核心使命是作为胆汁的“战略储备基地”,肝脏每日分泌约800—1000ml胆汁,经过肝管流入胆囊后,通过主动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胆汁浓缩5—10倍,呈黄绿色,富含胆盐、胆固醇、磷脂、胆红素等成分。

正常情况下,胆囊的工作安静而高效,但当我们摄入油腻食物时,胆囊会收到神经信号,收缩并排出胆汁进入十二指肠,确保脂肪被顺利消化吸收。如果胆汁成分失衡或胆汁代谢异常,如胆固醇过多、胆汁淤积、胆囊排空功能障碍等,便可能出现炎症、结石等,出现隐隐的不适感。

二、胆囊“抗议”的信号有哪些?

胆囊“抗议”有三大信号,从隐痛到危象分别为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具体如下。

1.急性胆囊炎

一般情况下,在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后数小时内发作,具体表现为右上腹出现持续性剧烈绞痛,可能向右肩或背部放射,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表现,体温超过38℃,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出现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不良情况。

2.慢性胆囊炎

长期高脂饮食具有慢性胆囊炎的风险,症状相对隐匿,主要表现为反复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在进食油腻后加重,一些患者伴有消化不良、嗳气、腹胀等症状。如果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出现胆囊功能减退问题,对胆汁的正常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3.胆石症

我国胆结石的患病率约10%,高脂饮食是主要危险因素。结石移动或嵌顿的情况下会引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程度剧烈,可伴随恶心、呕吐等。如果结石堵塞胆管将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起黄疸,如果合并感染,还会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

三、胆囊“抗议”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胆囊“抗议”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方案。急性发作期的首要目标是缓解症状并保证及时的医疗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具体措施如下。

停止进食:疼痛发作时继续进食会加剧胆囊负担,停止进食是首要环节,可以减少胆汁需求,降低胆囊收缩频率,减轻疼痛,期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水。

调节体位:侧卧或俯卧能够使腹部肌肉放松,减少对胆囊的压迫。右侧卧时,尽可能蜷曲身体,减轻内脏对胆囊的牵拉,而俯卧时可以在腹部下方垫薄软枕,利用重力和体位变化缓解胆囊压力。

热敷右上腹: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紧张的胆囊平滑肌,急性发作期可以用40—50℃的温水袋或热毛巾热敷疼痛部位。

立即就医:如果疼痛持续超过1小时并未缓解,或者体温升高到38℃以上,伴有皮肤及巩膜发黄、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接受治疗。

长期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干预生活方式,降低胆囊疾病复发的风险。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50g,选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减少猪油、牛油等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日不少于30g,菠菜、西兰花、苹果、香蕉、燕麦、糙米等食物种类能促进肠胃蠕动,加速胆汁排泄,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预防结石形成。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保持三餐定时定量,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导致胆汁在胆囊内过度浓缩,晚餐不宜吃过饱、吃过晚,睡前3小时尽量不进食,少食多餐,能减轻消化系统的压力。此外,肥胖会使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提高胆结石风险,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快走、游泳、散步、慢跑等运动项目,每周保持不少于150分钟的运动时长,能增强免疫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胆囊虽小,却关乎我们消化系统的整体健康,油腻饮食后的右上腹隐痛是胆囊向我们发出的“黄牌警告”,应引起重视,需要立即停止进食,采用侧卧或俯卧放松腹部肌肉,必要情况下就医,以免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饮食健康,均衡饮食、规律进餐,并适当开展运动锻炼,以此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为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马鞍山和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