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胜
孩子快速成长阶段,不少家长发现宝贝吃饭挑食、频繁积食,小肚子总是胀鼓鼓的,这些看似平常的状况实则隐藏着影响孩子健康的关键因素,只有深入探究根源才能找到精准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追根溯源:儿童消化不良的成因
(一)饮食结构不合理
成长中的孩子好奇心强,面对琳琅满目的零食往往难以抵挡,而糖果、薯片等高盐高糖且缺乏营养的零食,一旦摄入过量会占据胃部大量空间,导致孩子正餐食欲下降;一些家长为图省事常给孩子准备火腿肠、罐头等加工食品,其中过多的添加剂会加重肠胃消化负担,长期食用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还有部分孩子挑食严重,偏爱肉类却不爱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粗粮,致使肠道蠕动减缓,进一步增加了积食风险。
(二)饮食习惯不良
处于该阶段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吃饭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边吃边玩是常见现象,不仅拉长进食时间,还会使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胃部,增加消化难度;而吃饭速度过快、囫囵吞枣吞咽食物的情况也易引发消化不良。此外,若家庭没有固定进餐时间,孩子饥一顿饱一顿,更是会打乱肠胃正常消化节奏,长此以往消化功能便会受到影响。
(三)运动量不足
如今电子产品在孩子课余生活中占比过高,导致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若孩子每日运动量不足,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慢,肠胃蠕动功能也随之减弱,原本能正常消化的食物会长时间滞留肠道,容易发酵产生气体,进而引发腹胀、积食等消化不良问题。
二、精准识别:消化不良的常见表现
孩子消化不良时身体会发出多种信号:对曾经喜爱的食物提不起兴趣、饭量明显下降;腹部胀满甚至疼痛,会不自觉用手捂肚子;口腔散发酸臭味,即便认真刷牙也难以消除;大便出现异常,可能是排便困难、干结的便秘,也可能是稀溏、次数增多的腹泻,还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晚上入睡困难、睡着后不安稳,容易惊醒、频繁翻身。
三、科学应对:儿童消化不良的实用策略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合理搭配食物
为孩子制定营养均衡饮食计划,确保每餐都有谷类、蛋白质类、蔬菜水果类食物:早餐全麦面包配鸡蛋、牛奶和一小份水果;午餐米饭、清蒸鱼、清炒时蔬;晚餐杂粮粥、豆腐、炒青菜,同时严格控制孩子零食摄入量,饭前一小时内尽量不让吃零食。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给孩子准备芹菜、菠菜、西兰花、燕麦、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膳食纤维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可将这些食材巧妙搭配做成孩子爱吃的菜肴,比如菠菜鸡蛋饼、燕麦粥。
3.控制油腻与刺激性食物
减少油炸食品、辛辣食物、冷饮等易刺激孩子肠胃、加重消化负担的食物摄入,尤其要严格限制炸鸡、辣条、冰淇淋这类食物的食用频率和数量。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规律进餐
为孩子设定固定进餐时间和地点,保持每日三餐两点饮食规律,吃饭时引导孩子专注,约定将电子产品收起,营造安静环境,同时提醒孩子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后再吞咽,帮助食物在口腔充分消化,减轻胃部负担。
2.鼓励自主进食
让孩子参与食物选择和准备过程能有效增强其对食物的兴趣,可带孩子去超市挑选食材,邀请孩子帮忙洗菜、摆盘;孩子自主进食时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自主进食习惯。
(三)缓解压力与调节情绪
1.关注孩子心理状态
家长需通过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学习生活情况,敏锐察觉情绪问题,在孩子遭遇困难压力时耐心倾听倾诉,给予安慰支持,帮助解决问题,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2.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参加绘画、书法、音乐、体育等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既能丰富课余生活,又能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让孩子保持心情愉悦,进而促进肠胃正常消化。
(四)增加运动量
每天保证孩子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选择跑步、跳绳、踢毽子、骑自行车等孩子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通过运动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提升身体素质;家长不妨在晚饭后与孩子一起散步,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助消化。
(五)中医调理方法
1.小儿推拿辅助
家长可学简单小儿推拿手法,像按揉位于膝盖外侧下方约3横指处的足三里穴,用拇指每次按揉1-2分钟、每天2-3次,能有效调理脾胃促进消化;也可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轻柔按摩5-10分钟,每天1-2次,有助于孩子缓解腹胀、积食症状。
2.食疗调理
在医生指导下可给孩子食用山楂、麦芽、神曲煮水等具有健脾消食作用的食疗方,其能开胃消食;山药小米粥同样有健脾养胃功效,也适合经常给孩子食用。
四、预防为主:守护孩子肠胃健康
预防儿童消化不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从多方面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在饮食搭配上合理规划、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关注孩子心理状态,督促其进行适量运动,只有将这些预防工作落实到位,才能让孩子远离消化不良困扰,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池州市东至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