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CT技术大揭秘:如何看清人体内部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A07版:健康养生       上一篇    下一篇

CT技术,即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X光实现对人体的内部组织照射,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一种革命性突破。传统 X 光像是把人体器官投影在一张二维胶片上,不同组织的影像会重叠在一起,就像把一本书的所有页面压在一起拍照,很难看清中间某一页的细节。而 CT 则像把这本书一页一页地分开扫描,通过计算机重建出每个断层的清晰图像。下面我们共同探索CT技术的奥秘,研究如何看清人体内部。

1.CT的临床应用:从头部到全身的 “健康侦察兵”

CT技术,本质上属于一种电磁波技术,有较强穿透性。在人体中有X光通过的情况下,不同器官组织对其产生差异化的吸收效果。其中骨骼的钙元素含量较为丰富,能够直接吸收X光线,对应图像呈现出白色。脂肪与肌肉吸收X光的效果较差,对应图像呈现出灰色。空气不会对X光产生吸收作用,对应图像呈现出黑色。上述的密度差异,便是临床应用CT技术区分人体组织的基本原理。如今,CT技术凭借其快速、精准的成像能力,成为现代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几乎覆盖了全身所有系统的疾病诊断。

1.1筛查神经系统的脑卒疾病

脑卒中患者,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急救的方式,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通过CT技术进行诊断,在较短时间内分析患者的疾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在发病早期阶段,应用CT技术诊断不会有显著异常,然而往往在发病后24h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后者会出现高密度出血灶。医生应结合CT技术的显示,研究实施溶栓和取栓的必要性,给患者争取急救的宝贵时间,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1.2筛查胸部的肺癌疾病

现阶段,临床医学上进行肺癌的筛查,需要引进低剂量螺旋CT技术,这是肺癌筛查的金标准。基本原理是:对X光剂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对患者开展肺部的扫描,层厚往往设定2mm,有望于统计与发现直径不超过5mm的肺癌结节。将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传统的X光胸片诊断方式进行比较,可以缩短发现疾病的时间,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技术筛查可使高危人群(吸烟史≥30年、年龄≥50岁等)的肺癌死亡率降低20%。

1.3筛查腹部的急腹症

若患者有腹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借助CT技术进行筛查,迅速找到病因。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疗中,利用CT技术了解到其是否存在着阑尾肿大的情况;对于肠梗阻患者的诊疗中,利用CT技术了解到肠管是否处于扩张状态;对于肝胆胰腺肿瘤或者结石的患者诊疗中,利用CT技术了解到是否确实存在病灶等,由此保障急腹症患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

1.4筛查骨科的骨折与关节疾病

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呈现复杂骨折(如骨盆、脊柱骨折)及关节病变(如股骨头坏死、半月板损伤)的立体解剖关系,准确显示骨折移位方向和关节面损伤范围,为手术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比如进行脊柱手术的分析与判断,医护人员可以结合CT技术呈现的三维图像结果,精准设定螺钉植入人体病灶中的轨迹,科学降低患者身体神经血管受损的风险。

2.CT技术的安全性:辐射风险与防护原则

即便CT技术有显著的疾病筛查优势,可是仍有较多公众担忧CT技术是否安全,特别是其对身体产生的辐射风险。基于本质,CT技术对人体的辐射剂量确实较传统的X光要多一些,可是若能够科学、规范应用CT技术,益处是远大于风险的。在具体的防护中,医护人员往往会按照如下原则进行CT技术的应用。首先严格把握CT技术检查指征,对普通感冒或者头痛不严重的患者,往往不需要接受CT技术检查;其次是儿童和孕妇,儿童对CT技术产生的辐射会有较强敏感度,所以即便对儿童进行CT技术检查,也会设定专用扫描参数,显著减少CT技术的辐射量。孕妇在孕早期,应避免进行CT技术检查,为自己和腹中胎儿的健康提供保障;最后是技术优化,当前较多医学CT技术机器引进了“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能够结合受检者的体型对X光剂量进行优化,降低辐射剂量。

总之,CT技术在疾病诊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能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公众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以提升临床诊疗效果。

(无为市中医医院 闻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