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问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健康挑战之一,而近视与远视是发生率最高的两种视力障碍类型。近视与远视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人保护眼睛时仅注重预防近视,忽略了预防远视,甚至认为远视眼仅发生于老年人群。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不利于人们做好视力保护。今天,带领大家了解这两种常见的视力问题,揭开其神秘面纱。
1、定义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主要区别在于焦点不同。近视眼是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前。远视眼是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之后。
2、成因
近视的成因主要为遗传和环境。如果父母近视,生下来的孩子患上近视的风险将会增加3倍。高强度用眼、长时间近距离看电子产品、昏暗光线过度用眼等因素均会造成近视。远视的成因主要为遗传与眼球发育滞后。如果父母远视,生下来的孩子患上远视的风险较高。部分儿童由于眼球发育滞后这一生理现象而发生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概率自愈。
3、危害
近视的主要症状为看远处模糊、经常凑近看东西、喜欢眯眼与频繁揉眼。远视的主要症状为眼睛酸胀、头痛、看近处模糊,严重时可能诱发内斜视,即“对眼”。对于儿童而言,远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在儿童远视中,以轴性远视最为常见。出生时,新生儿的眼轴平均为17.3毫米,眼轴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长,直到成年眼睛趋于正视。部分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受到营养不良、用眼习惯不佳、先天性青光眼等因素的影响,眼球发育缓慢,眼轴无法达到正常长度,故而发生中高度远视,此种情况被称作轴性远视。此外,儿童还可能出现曲率性远视,主要是由先天性平角膜、角膜疾病、外伤等原因造成角膜变化,从而引发该远视。
近视的儿童仅是远处看不清,而远视的儿童看远看近均模糊不清,部分儿童为了看清物体会过度收缩内直肌,使得肌肉出现疲劳症状,产生眼睛酸胀、头晕脑胀等感觉,从而难以集中注意力。远视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降低儿童的生活质量。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斗鸡眼”、无法长时间视近、眼睛酸胀模糊等情况,应及时带着孩子前往医院进行眼部检查,保护孩子的眼部安全。
4、诊断与治疗
一般情况下,需通过眼科检查来诊断远视与近视。医师会采取散瞳验光、视力表、屈光检查等手段来评估人们的视力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佩戴眼镜是治疗近视和远视最为常见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视力。部分人为了便捷、美观,选择佩戴隐形眼镜。针对部分特定情况,可选择激光矫正手术来改善视力。
5、预防与建议
虽然遗传是一个人是否会患上近视或远视的重要因素,但良好的用眼习惯与生活习惯能够大大降低患病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建议人们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远视与近视。
5.1增加户外活动
每日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例如,进行骑行时,眼睛会不断查看四周的环境与路况,不断变化的路况可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开阔的视野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
5.2合理用眼
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维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一拳一尺一寸”原则,每用眼一段时间便眺望远方一下,让眼睛放松一下。在长时间操作电脑时,应注重中间休息,连续操作1小时后可休息5到10分钟。
5.3改善用眼环境
进行阅读、看电子产品等需要用眼的活动时,需保证照明充足,防止阴影与眩光。可联合使用背景灯与护眼台灯,防止明暗对比太过强烈。使用电子产品时,应合理调整电子屏幕的亮度,不要过暗或过亮。
5.4定期检查视力
通过定期检查视力可及时发现问题,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建议儿童从3岁后定期检查视力。如果儿童出现看物体时眯眼、看电视时靠近等行为,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如果已经患上远视或近视,可采取佩戴眼镜、接受屈光手术等手段来矫正视力。
6、结语
总而言之,不论是远视还是近视,均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展管理与治疗。人们应积极了解远视与近视的相关知识,尽早做到早期发现、合理干预与持续关注,从而拥有清晰的视野。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妇幼保健院眼科 谢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