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宣霞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不适症状,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的经历。有时只是短暂的眩晕,很快就能恢复;而有时头晕却会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你是否想过,看似普通的头晕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与耳朵相关的疾病——耳石症。耳石症与头晕之间有着怎样的微妙关联?让我们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认识耳石症
耳石症,也称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导致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病症的发生机制是内耳中的耳石(碳酸钙结晶)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在半规管内移动,刺激内耳的毛细胞,引起眩晕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耳石症发生原因
耳石症发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特发性/退行性改变: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耳石结构变得脆弱或附着力下降更容易脱落。(2)头部受伤:头部遭受撞击或震动,如交通事故、跌倒或重物击中头部,可能会导致耳石脱落,从而引发耳石症。(3)内耳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可能影响内耳环境,导致耳石脱落。(4)其他相关因素:不良的长期姿势、过度疲劳、精神压力、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患耳石症的风险。
耳石症发生的症状
耳石症的症状可以表现为突发的、间歇性的旋转性眩晕,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眩晕往往会在头部姿势发生变化时尤为明显,例如从坐位站立或从躺位坐起,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耳石症的治疗
耳石症的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耳石复位治疗:主要有手法复位和转椅复位两种方式。手法复位是核心手段,医生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耳石回到正常位置。它操作灵活,无需特殊设备,适合多数患者,但对医生经验要求高,复位过程可能让患者有眩晕感。转椅复位借助仪器旋转患者身体来复位耳石,其优势是力度和角度更精准,能减少患者自主活动影响,不过设备成本高,且部分人旋转时会不适。两种方式各有长短,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2)药物疗法:用于减轻耳石症引发的症状及眩晕感。诸如抗组胺类药物与镇静剂,能有效缓解恶心与眩晕的不适,但它们主要扮演的是缓解症状的角色,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耳石症。(3)手术疗法:在极少数特定情境下被考虑采用。当保守治疗不见成效或病情趋于严重时,手术往往被提上议程。手术的目的在于移除或修正错位耳石,从而恢复内耳的平衡机制。是否采取手术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
预防耳石症及实施自我管理
1.维持良好的体态
切莫长时间让头部处于低垂或倾斜状态,以免加剧耳石位移,诱发相关症状。应尽量保持头部竖直,尤其在起床、躺卧或弯腰时,若此时不适加剧,更需留意日常活动。避免急剧转动头部或参与高强度身体运动,这些动作可能加剧耳石脱落与移动。因此,在从事任何运动或活动之前,应缓缓转动头部,并逐步增强运动强度。
2.均衡饮食
均衡的饮食对缓解耳石症症状大有裨益。日常饮食应富含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诸如新鲜水果、蔬菜及全谷物。依据患者的日常饮食偏好与习惯来规划餐食方案,旨在全面保障身体获取足够的营养补给,并为病情的缓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多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适当补钙并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内耳耳石的正常钙代谢,降低耳石脱落风险。
3.管理压力
因为压力和焦虑可能会使耳石症的症状加剧,故而应寻找适宜个人的减压之道,例如练习深呼吸、冥想、运用放松技巧或投身于体育活动中。同时,通过医患间的有效交流,解答心中的疑惑,纠正认知上的误区,缓解诸多不良情绪,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诊疗开展。
综上所述,头晕看似平常,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耳石症这样的疾病。探索耳石症与头晕之间的微妙关联,不仅让我们对自身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醒我们在面对身体不适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寻求医学帮助,揭开症状背后的真相,从而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