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追豚人”镜头中的江豚之恋
日期:09-18
章贤通过手机查看胥坝江段郊区长江豚保护协会摄像头的实时画面。
拍摄江豚是个技术活,每一次拍摄章贤都全神贯注。
江豚跃出水面的精彩瞬间。(章贤提供)
9月15日,铜陵长江大桥附近北岸江滩,江豚保护志愿者章贤架起相机专注拍摄江豚。凭着多年“追豚”经验,他知晓此处洄水区常有江豚族群捕食游弋,是他与江豚常“约会”之地。忽有江豚黑影跃出江面又潜入,他迅速按下快门,定格“微笑天使”的灵动身姿。
章贤退休前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三十余年,专攻白鱀豚与长江江豚保护课题;退休后任郊区长江豚保护协会技术指导,用相机记录江豚瞬间,助力呼吁社会关注保护。他表示,长江大保护后,江豚从“稀客”变“常客”,种群扩大、幼豚及母子豚增多,印证铜陵段江豚自然繁衍环境良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任原铜陵白鱀豚养护场(保护区前身)科研室主任,常拍白鱀豚,“长江女神”的身影令他难忘。即便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他也未放弃寻找。微信名“追鱀者”的章贤坦言:“保护长江江豚,寻找白鱀豚,是我余生努力的重要目标。”
令章贤欣喜的是,“十年禁渔”以来,铜陵水域生态持续向好:2019年以来累计放流鱼苗4600余万尾,保护区野生江豚从2012年的40头增至约60头,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丰度稳步提升,水生生物资源逐步恢复。
本报记者 储著传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