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记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A07版:校园内外       上一篇    下一篇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夏日的蝉鸣戛然而止。灰色花岗岩墙面像一道凝固的伤口,“1937.12.13—1938.1”的黑色数字在阴云下泛着冷光,将80多年前那个寒冬的血腥,硬生生拽进此刻的现实。

展厅里的玻璃框中,泛黄的《良民证》上还留着被刺刀划破的裂痕,旁边一双小小的虎头鞋,针脚细密却沾满褐色污渍。这是在江东门遗址发现的,鞋的主人或许没能熬过那个冬天。转过拐角,一面由30万个刻痕组成的墙扑面而来,每一个刻痕都代表一个逝去的生命。指尖抚过冰凉的石面,我仿佛能触到那些骤然停止的心跳。最令人窒息的是万人坑遗址。透过玻璃,层层叠叠的骨骼默默地排列着,有的颅骨带着弹孔,有的肢骨呈现扭曲的姿态。旁边展柜里,一枚生锈的童镯与一截孩童的股骨并排陈列。讲解员低声说,考古发现时,这枚镯子仍套在骨头上。那一刻,展厅里此起彼伏的啜泣声,成了对这段历史最沉重的注解。

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出口处,一面刻满用各国文字书写的“和平”字样的墙豁然开朗。阳光透过高处的窗户洒进来,照亮了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他们正将纸折的和平鸽轻轻放进玻璃箱,稚嫩的脸上是与年龄不符的庄重。

这段浸满血泪的历史,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数字,而是30万个生命的消逝,是一个民族在至暗时刻的不屈抗争。铭记它,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的微光穿透所有黑暗记忆,照亮未来的路。

市映湖小学校园小记者 李梓睿

指导教师 黄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