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银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生殖系统肿瘤,由平滑肌、结缔组织所组成,好发于30一50岁妇女。子宫肌瘤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有关,也可能与孕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子宫肌瘤虽然多为良性,但它可能引发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不孕或自然流产、疼痛、继发贫血等问题。手术是子宫肌瘤的常用治疗手段。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考虑手术:如子宫体积大于10周妊娠大小、月经过多继发贫血、肌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引起明显压迫症状或影响生育功能,快速生长,怀疑有恶性病变可能。手术途径可经腹、经阴道切除。术式包括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或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涉及多个方面:如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心理支持等。良好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促进身体恢复。
一、休息与运动
术后返回病房去枕平卧6-8小时,12-24小时后患者取半坐卧位,其不仅有利于引流防止感染,还可以缓解疼痛。患者术后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促进机体的修复和恢复。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先是在床上做翻身运动,逐步慢慢坐起,然后就是下床小范围的活动,不仅能预防血栓,还可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术中伤口缝合常规为可吸收肠线,无需拆线。术后1-2周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或过度伸展,咳嗽时用手轻压保护腹部伤口,减少张力利于伤口愈合。患者出院以后,居家休养1-3个月。出院初期适量运动,如散步、做瑜伽等,增强体质。术后可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张力,预防尿失禁。术后3个月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二、伤口护理
术后24-48小时内保持伤口干燥,后续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剂(如碘伏)轻柔擦拭,动作需轻缓,避免用力揉搓。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频率更换纱布或敷料,若敷料被渗透需及时更换,防止伤口感染。避免大幅度运动动作,防止伤口牵拉。若伤口渗液增多有异味或周围皮肤红、肿,提示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来院就医。手术后1-2周,阴道可有少量红色分泌物,此为阴道残端肠线溶化所致,为正常现象,适当休息即可。如为血性分泌物,量如月经,并伴有发热,应及时来医院就诊。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3个月内禁止盆浴。
三、日常饮食
患者术后饮食清淡,初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在恢复期要营养均衡,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或重油。术后可能因失血导致贫血,可适量食用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红枣等。逐渐恢复多样化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以尽快恢复身体功能。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不良。要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注意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四、心理调适
子宫肌瘤手术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带来显著的心理负担。疾病带来的痛苦、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以及对未来健康的担忧,都可能导致患者的焦虐、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疏导对于子宫肌瘤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很大意义。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消除负面情绪,改善心理状况。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术后恢复过程,保持乐观。学习并掌握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练习、冥想、瑜伽等,以便更好地减缓压力和焦虑。与家人朋友沟通,获得理解与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多参加康复活动,增强信心。
五、性生活及月经
子宫肌瘤切除术1个月后可恢复性生活,月经量也可恢复正常,术后通常可正常怀孕,但具体情况因手术方式和肌瘤位置而异,需咨询医护人员。全子宫切除患者3个月后恢复性生活,再无月经来潮,无生育能力。
六、预防与随访
目前无明确预防方法,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不抽烟喝酒、避免肥胖,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医院复查,监测肌瘤是否复发或出现其他问题。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结束语
子宫肌瘤手术是治疗症状明显或影响生活质量的肌瘤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讨论选择合适方案。子宫肌瘤术后护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休息与运动、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心理支持等。良好的护理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保持良好心态,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子宫肌瘤手术后,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定期复查是关键。如有异常,请及时就医。
(作者单位:淮南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