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领长效机制,是做好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基石。要立足“长”字,抓好“效”字,用“惊涛拍岸的声势”和“润物无声的效果”,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能量。
一、高效“引路”,建强工作体系,凝聚“向心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筑牢“桥头堡”。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牵头抓总、宣传协同联动,基层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引领与统战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责任网络,强化统战部门主体责任,宣传和行业等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提高工作运行质效。
(二)建立制度规范,把好“方向盘”。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规划,规定和部署思政引领工作目标、内容供给、方式方法和活动开展,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建立考核评价制度,以工作频率、次数、参与比例、满意度为重点指标,对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部署落实、创新发展和教育培训等,科学合理进行评价考核。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脊梁骨”。构建专兼结合的复合型队伍,以党校高校专职教师、党政领导干部、社会科学理论专家为主体,打造专职思想政治队伍,以各行各业先进模范、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为主体,建立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力量和兼职力量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蓄满思想政治引领的“能量池”。
二、优质“铺路”,夯实内容供给,提升“思想力”
(一)强化政治认同,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治共识教育,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和最大政治优势,引导统战对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重大决策,引导统战对象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时与势、变与进,辩证认识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堵点,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展示奋斗实践,在思想政治引领中生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用最直接和最接地气的现实案例,激发统战对象的家国情怀和统战情结。
(二)强化价值涵养,补足“精神之钙”。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凝聚统一战线价值公约数。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持续不懈开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为思想政治引领注入活力。加强优秀文化浸润,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文化作品,以文化认同增进政治认同。
(三)强化差异供给,把稳“思想之舵”。根据统战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层分类,量体裁衣,精准高效,设计教育内容,开展学习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针对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阶层和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中华儿女,分门别类供给思想政治引领内容。
三、改革“开路”,创新引领方式,增强“生命力”
(一)方法多元精准,发挥滴灌效应。创新“讲”的方式。在专题报告、主题演讲等基础上,运用“百姓说唱团”等方式,组织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运用主题沙龙、分享会等方式,分享个人见解与学习体会,实现润物无声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引领。创新“教”的方式。倡导互动式教学,引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把哲理、学理、道理讲明白。借助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方式,融入思想教育因子,增强“习道”“解惑”实效。
(二)线上线下互补,拓宽平台载体。数字化赋能,拓展思政引领时空和渠道。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推动理论课程、时事讲座等思想政治引领资源数字化,并链接学习强国、干部学习教育等平台,共建共享思政数字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推行云课、微课和口袋课等,实现思政引领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延伸线下教育阵地,整合资源,集成利用,共建共享。结合统战阵地建设,依托“统战之家”、同心驿站等统战载体,开展社会实践等体验感强的思政引领。用好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等场地,在园区、楼宇、乡镇、社区等公共服务场所,拓展思政教育场所,推进思政力量下沉社区。
(三)加强品牌培育,彰显思政力量。拓展品牌矩阵,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的统战品牌。丰富已有品牌内涵,在统战“同心工程”等品牌中融入思想政治引领因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引领活动,彰显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领特色。打造一批特色品牌,按照“一县区一特色、一类型一品牌”的思路,培育思想政治培训品牌和实践活动品牌,提升思想政治引领艺术。提高吸引力、传播度和美誉度。
四、实践“跑路”,拓展转化应用,推进“行动力”
(一)纾困解难,当好贴心人。拓展诉求反映渠道,通过实地走访、咨政恳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统一战线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象开展专题调研,掌握思想动态,挖掘利益诉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并重,聚焦统战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协调解决统战对象的现实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领的影响力。
(二)服务中心,做好建设者。聚焦助力科技创新,引导统战领域科技精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助力增进民生福祉,引导民营企业拓展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劳动者权益,特别是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让思政引领在民生领域彰显力量。
(三)履行社会责任,当好“奉献者”。积极引导统战对象特别是民营经济人士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在救灾减灾、扶危济困和捐资助学等方面展现担当作为。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积极参与和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展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特色品牌。统筹教科文卫等领域资源,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医疗援助、教育支援和文化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责任感。引导统战对象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文明劝导和爱心公益等志愿服务,在参与基层治理中增强归属感。(文章系2025年市委统战部理论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文琼、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