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秋雨轻轻洒在枝头,叶片纷纷扬扬飘落在满地残红上,曾经枝头绚烂的花朵装饰着他人美好的梦境,如今花落簌簌。看那花儿新瓣上的珍珠,随着清风的摆动悄然滑落,那不舍的是离愁,尘缘己过,聚散匆匆,不需忧伤。花儿不会因为髙枝而失去芬芳,草儿不会因为寒冬而失去生的希望。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花开最美,不负这红尘人间。
最美火光 诗意栖居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古至今,社会对美育的呼唤未曾断绝。古人孜孜不倦地推行“六艺”教育,近代学者王国维积极倡导美育,现代教育家郑振铎写《给我们的孩子》,现代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不断研磨,开启前路。
美国风俗画画家罗伯森·摩西,人称“摩西奶奶”,从古稀之年开始自学画画,共创作1000多幅画作,被当做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摩西奶奶曾这样说过,“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摩西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去追求心中的梦想,不论年龄多大,开始得多晚,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丰盈人生。”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木柱旁,正在打盹,店小二手脚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连一丝尘埃的飞扬都不会打破这份宁静。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子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纸锁。承接美育圣火,拥有感悟美的能力,舒悦身心,体悟生活中的小美好。
最美之火,文明源泉
十年动乱期间,木心因言获罪,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三根手指惨遭折断,但他从未说过半句怨言,只留下一句:“我白天是仆人,晚上是王子。”白天,他清洗下水,打扫厕所,从事着肮脏卑下的劳作;夜间,他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麦”莫扎特与巴赫。他没有选择以死殉道,原因是“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育”。是艺术之美帮木心挺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
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承接美育圣火,汲取美的力量,内化于心,获取不断前行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信心,渐入佳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育精神的沃土,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美育特质,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我们领悟中华美育精神的精髓,培养心灵的高尚品行。
美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助力器,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应高举美育的火炬,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体悟生活之美,涵养精神之美。让美的力量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开启未来美好之路。正如秋风中的花瓣,虽已离枝,却依然芬芳。美育的火光,将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让我们在红尘人间不负此生。
市第一中学江北分校 谢翠丽
指导教师 徐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