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擦亮文明实践幸福底色 托起健康成长快乐暑期
日期:08-28
郊区纪委集中整治校园餐后,学生们快乐地享用可口的饭菜。 杨纲要 摄
■ 杨纲要 钱云峰
今年暑假以来,郊区聚焦青少年假期“看护难”“成长需求多元”等现实问题,立足全域统筹,强化服务功能,精准对接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密织假期关爱网,全力护航青少年阳光成长、快乐暑期。
“爱心暑托班”护航快乐暑假
郊区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宣传文化阵地,招募在校教师、高校志愿者,聚焦素质拓展与人文德育,设置音乐赏析、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打造内容丰富的暑期成长平台。随着“你的暑期‘郊’给我”2025年郊区爱心暑托班的开班,为40余名孩子开启4周暑期托护的快乐旅程。开班仪式围绕开班背景、课程安排、师资力量、安全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暑托班整体情况。随后2名教师和6名高校志愿者组成的教师团队围绕兴趣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生动自我介绍。本次暑托班根据学生年龄分设“和悦班”与“临江班”2个班,每日作息节奏科学合理,聚焦素质拓展与人文德育,课程涵盖作业辅导、户外运动、音乐赏析、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类型。旨在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成长平台,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假期。郊区已连续两年开展“暑托班”暑期关爱项目,暑托班以寓教于乐的课程、专业贴心的运营保障,为职工、新就业群体及附近居民家庭构筑起暑期育儿“安心托付圈”。
“乡村夏令营”创设多彩暑期
重点聚焦乡村儿童的需求,借助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创新构建“公益组织+高校资源+本土需求”暑期夏令营模式,打造“田野里的实践课堂”,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体验中收获成长。为期两周的2025“益微乡村夏令营”分别在周潭镇周潭中心小学、老洲镇老洲小学、陈瑶湖镇三庄小学开展,来自各校的42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乡村,编织充满欢乐的夏日。中南民族大学志愿者在周潭中心小学通过开设《走进非遗:苗族纹饰》课堂,以苗族民歌导入,绚丽的服饰瞬间吸引孩子们目光。当大学生志愿者展示蝴蝶纹、枫树纹等图腾时,学生们惊叹纹饰的精妙,用彩笔创作心中的苗族纹饰。在趣味运动会上,10个特色项目及1个团体预备项目兼顾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南京审计大学志愿者在老洲小学,通过像素艺术课,让孩子们充满欢笑。夏令营运动会室内外赛事同步开展,童真在汗水中升华。山东大学志愿者在三庄小学开启“自我认知”夏令营,通过“角色大舞台”“制作身份树”等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在传统文化主题课中,大学生志愿者用经典灯谜、缤纷脸谱、传统纹样、趣味折纸等游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兴趣课的棋类文化探索智慧启迪,甲骨文讲解回溯汉字起源,饮食宝塔科普平衡膳食知识,丁达尔效应实验带孩子们走进化学的奇妙世界。“乡村夏令营”通过缓解乡村儿童“看护难”、暑期活动匮乏等问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乡村落地生根。
“社区陪伴营”打造温情假日
“社区陪伴营”注重服务功能,结合兴趣偏好,区分白天与晚间、平时与周末,建立错时、延时、随时等分时段服务,在文明实践阵地显著位置设置辨识度高、指向性强的标识标牌,完善丰富功能。推出“延时服务”,开设核心价值观、兴趣课堂、红色观影、国防教育、防溺水等延时服务项目。丰富错时服务,实行“错峰+弹性”开放模式,探索白日、夜间、周末的全时段服务体系。重点以社区实践站为主阵地,发挥“五老”人员、专业社工力量,提供错时延时“带娃”服务,打造“15分钟托管圈”。“社区陪伴营”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学业辅导、兴趣拓展、安全教育等内容。每天志愿者不仅针对性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解答疑难问题,还会开设手工制作、绘本阅读、科学小实验、书法绘画等兴趣课,“社区陪伴营”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结交朋友,让暑假变得更有意义。“楼道美化师”“厨房小当家”等烟火气足的实践课程,暑期陪伴服务惠及少年儿童达1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