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和俊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主要的意思是说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饮食干预在肾病治疗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饮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有效和重要手段之一,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进行饮食干预可明显延缓疾病的进展,推迟进入透析时间;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在透析和合理药物治疗时,采用饮食干预可减少透析次数、预防营养不良,延长透析寿命。
慢性肾脏病饮食原则:优质低蛋白饮食、提供充足的热量、限磷饮食、适当限制盐和钾的摄入量、水分的控制。
蛋白质摄入
肾功能受损时需采取低蛋白饮食。未透析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6-0.8克,透析患者增至1.0-1.2克。如摄入过量蛋白质,进入人体的过量蛋白质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成糖或脂肪储存起来,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通过肝脏转化成尿素,由肾脏排出体外,尿素形成过多将加重肾的排泄负担。如果进食蛋白质太多而运动量又太少就会导致机体摄入能量过多,导致超重和肥胖。已有研究表明,肥胖是肾脏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优先选择鸡、鸭、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减少坚果,如开心果、核桃、花生、瓜子,以及普通蛋白质粉等植物蛋白的摄入。低蛋白饮食同时可以补充复方ɑ-酮酸制剂。医生建议肾病患者少吃蛋白质,有的肾病患者认为我不吃蛋白质岂不更好?完全不吃蛋白质可能会引发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加重感染的发生率,而感染可能会极大地加重肾脏损害。
热量保障
低蛋白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避免因热量不足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每日每千克体重热量需达到30-35千卡。增加麦淀粉、藕粉、葛粉、山芋、山药、南瓜等淀粉类食物进食量。有条件者可进食低蛋白大米。适量选用橄榄油、亚麻籽油。消瘦患者可加餐特制肾病专用营养粉。
磷管理
慢性肾衰竭易导致血磷水平升高。治疗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关键在于控制磷的代谢,其中重要的一环是积极限制饮食中的含磷量。正常成人每天摄入磷1.0到1.8克,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将磷的摄入量控制在800毫克以下。避免进食罐头及加工产品(这些物质含磷高)。磷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选择磷蛋白比低的食物,如鸡蛋白优于蛋黄。烹调降磷小技巧:①为减少食物中的含磷量,食用鱼、肉、土豆等都应先水煮去汤后再进一步烹调。②将大米先煮至半熟,捞出米汤后再蒸熟,此过程可去除部分溶解于米汤中的磷。
盐控制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平装满的量),我国居民每日盐摄入量普遍超标,一般人尤其是北方人,每天盐摄入量高达13到15克。这主要与烹饪习惯(如重口味、多用调料)、加工食品摄入多及健康意识不足有关。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而高血压和肾病像一对孪生兄弟。高血压可引发肾病,肾病可导致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建议使用定量盐勺、减少加工食品、用天然食材提味等方式控盐,如烹饪时用白糖、白醋、花椒、五香、八角、葱、姜、蒜、柠檬汁、香菜等调味品,增加食物可口性。避免腌制食品、罐头、速食面。警惕隐形盐,如酱油每15毫升含钠约1000毫克,味精含钠量约为盐的三分之一。有的肾病患者认为医生让我少吃盐,我不吃盐岂不更好?实际上盐是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神经功能正常的重要物质,过度限盐会造成低钠血症,严重时可能威胁生命。
钾平衡
肾功能下降的肾病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概率较高,血液中的钾含量太高会产生四肢无力,口舌发麻,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尿量正常的肾病患者无需严格限钾,少尿或无尿的肾病患者需控制钾摄入。钾主要存在于水果及蔬菜中,避免香蕉、橘子、猕猴桃、草莓、西红柿、菌菇类高钾食物,水果中苹果、梨子含钾相对较少。绿叶蔬菜浸泡2小时或沸水焯烫可去除40%-60%的钾。有的肾病患者服用中草药,而中草药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钾,也可以通过浸泡减少草药中的钾。以含钾盐代替钠的低钠盐,健康美味盐及无盐酱油等,肾病患者不宜使用。避免饮用菜汤、肉汤。
水分管理
肾脏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适当多喝水有利于尿液快速排出,一方面能预防肾结石,另一方面有助于冲刷尿道,预防感染。保护肾,每天喝水两升左右是正常的。尿量正常的肾脏病人无需严格限水,出现水肿或少尿的患者需要根据尿量调整,一般原则为每日饮水量(包括食物含水量,如稀饭、牛奶、汤等)=前一天的尿量+500毫升。记录每日出入量,体重变化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控制水分技巧:①吃淡一点可减少因高盐食物带来的口渴感,吃得咸必然想多饮水。②将水混合柠檬汁冻成冰块,口渴时含在口中能通过冰块缓慢融化减轻口渴感,但进入体内的水分很少,且柠檬汁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渴。
(作者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