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廉洁文化最富养分的土壤,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只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根深叶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地方廉洁文化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资源库和动力源,因此,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挖掘廉洁文化资源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地方廉洁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根基。廉洁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理论、价值、规范和心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意识、行为取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廉洁文化既有共同性,也有地域性。不同地区,其廉洁文化的具体内容、表现形态和附着载体也有一定差异。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特色廉洁文化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尚廉拒贪作用的传统文化,是特定区域廉洁思想在生态、民俗、传统和习惯中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廉洁”替代“廉政”,影响范围也因此从党政机关扩展到各行各业,覆盖全国各个地方、各个不同年龄段人口,成为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之上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本土特色廉洁文化是新时代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如果没有地方廉洁文化资源,那么,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地方廉洁文化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地方文化包含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风土民俗等物质与非物质形态,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因此,地方文化对当地而言,具有独特亲缘性和感染力。地方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廉洁文化资源,对生活在该地域人们廉洁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塑造和维护崇德尚廉的民风民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桐城派文化发源地,是江南解放第一城、中国当代铜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深厚的、本土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库中饱含丰富而深刻的地方廉洁文化资源。挖掘利用这些本土文化中廉洁元素,推出具有铜陵特色的新时代廉洁文化,不仅能增强新时代廉洁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召力, 有利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廉洁从政的思想自觉,也有利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因此,铜陵《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立足本土廉洁文化资源,从传承红色文化廉洁基因、践行先进文化廉洁理念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廉洁精华等三个方面,对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挖掘廉洁文化资源加强铜陵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传承红色文化廉洁基因,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廉洁品格
铜陵是皖南地区较早出现革命火种的红色热土,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铜陵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全市共留存革命遗址二百多处,涌现的革命英雄不胜枚举,如不计个人得失、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全部家产和毕生精力的章啸衡;为革命“大将军不在枪下死,就在刀下亡”的烈士凌霄等。这些红色遗迹、革命事迹,是铜陵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无私无畏、舍己奉公的鲜明标识。挖掘铜陵廉洁文化资源,就要广泛收集、系统整理、深度挖掘这些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把革命前辈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等高尚品格,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铜陵篇章而奋斗的时代要求相结合,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这一新时代廉洁文化新意涵,并以此来深度挖掘、诠释、宣传铜陵地区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传统,运用好铜陵红色文化阵地,开展好红色教育,发挥红色廉洁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的功能和培育克己奉公、崇廉拒腐社会风尚的作用。
(二)践行先进文化廉洁理念,用先进文化培育“执政为民、敢为人先”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土壤
新中国成立之初,铜陵人民敢闯敢干,住窝棚、饮溪水,开山凿岩、掘井钻巷,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第一座铜冶炼厂。改革开放后,铜陵人民敢破敢立,先后开展了四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专题讨论,勇于清理制约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观念桎梏,有力推动了铜陵快速发展,持续增进了民生福祉。近年来,铜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三个争先进位、两个持续缩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铜陵篇章,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这一时期,铜陵涌现出退休不褪色的于汉文、廉洁奉公的解启望等优秀党员干部和一大批道德模范。挖掘铜陵廉洁文化资源,就要以“执政为民、敢为人先”为主线,深入挖掘铜陵不同历史时期各处重要遗迹、各类先进人物和各项辉煌成就背后的故事,以打造“铜廉”品牌为着力点,用好“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陵好人馆、铜陵市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馆等场馆资源,讲好铜陵转型发展、铜工业创新发展、铜陵好党员好干部中的“廉洁故事”,培育铜陵新时代廉洁文化的社会土壤。
(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廉洁精华,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精神境界
历史上,铜陵有“以官稻养官马、以官马应官差”的廉田,有“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的廉镜,有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盛度,有清正刚直、铁面斗邪的左光斗,还有清廉自守的方苞和淡泊名利的陈翥等一大批忠臣名士,以及爱民守规的陶侃、清廉有为的喻茂坚等一批在铜为官的清官廉吏。枞阳的桂林方氏、麻溪吴氏、仪山陈氏等一批名门望族的家风家训,既饱含修齐治平儒家文化思想,又寓有重义轻利、廉以养德的处世之道。深入挖掘铜陵这些本土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深入研究、提炼铜陵本地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的廉洁思想,进一步整理、研究铜陵籍或在铜陵为官、旅居铜陵的古圣先贤、清官廉吏嘉言懿行,并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廉洁文化加以改造、补充、拓展、完善,赋以“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时代新意,激活其生命力,实现铜陵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依托“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对铜陵新时代廉洁文化资源和品牌进行传承传播、普及推广,以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课题组成员:郑学年 查晓宏 丁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