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砧板上的光年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A08版:校园内外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屋的院子里永远飘着淡淡的油腥气。爷爷的杉木砧板卧在青石板上,刀痕像年轮般层层叠叠。小时候的我总爱蹲在旁边数那些深浅不一的凹痕,看爷爷的手掌在猪肉纹理间游走,骨节突出的指节沾着油光,像是某种古老的图腾。

父亲总说,他是在砧板的回音里长大的。那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春寒料峭的早晨,看奶奶把冻僵的手指伸进温水里缓劲;盛夏晌午,数爷爷后背上蜿蜒的汗渍如何洇成地图;深秋黄昏,听剁肉声和归巢的雀鸣此起彼伏。这些细碎的剪影,比任何说教都更早地教会他什么是生计。爷爷奶奶靠着这块砧板养活了4个虎头虎脑的儿子。父亲排行老幺,用奶奶的话说,是“老天爷赏的意外之喜”。大伯二伯说父亲是“野着长大的”,可我知道,正是这种看似放任的教养方式,反而让父亲在生活的磨砺中淬炼出了最珍贵的品格。

10年前惊蛰那天,爷爷在睡梦中安详离去。收拾遗物时,父亲抱着那块裂纹纵横的杉木砧板枯坐整夜。晨光熹微时,他忽然用砂纸细细打磨起砧板边缘:“你爷爷总说,好木头越用越亮堂。”如今这块老砧板躺在家里的厨房,逢年过节剁饺子馅时,木头缝里还会渗出淡淡的油香。

去年深冬的一天,我的数学考砸了,回家路上想着找借口搪塞。可不想撞见了父亲,他放下手中的账本,用手抚过案板上的刀痕,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像是岁月的年轮。“你看这些痕迹,每一道都是实实在在的。人过日子,也得这样一刀一斧地来。”月光透过油污的玻璃窗,把那些深深浅浅的刀痕照得发亮。

寒风吹动门帘,砧板裂纹里闪过银光——竟是半片嵌在木纹里的碎刀刃,月光裹着它落在我脚边。父亲拾起碎片按进我的掌心,金属的凉意渗进掌纹,像一道迟来三十年的数学公式。他忽然说,“有些事就像切肉,得顺着纹路慢慢来。”

如今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竟与记忆中的剁肉声莫名相似。母亲仍保持着黎明即起的习惯,店铺铁闸拉起的声响总让我想起爷爷的砍刀出鞘。这些镌刻在生命里的节奏,比任何家训都更鲜活——它们告诉我,真正的传承不在训诫里,而在日复一日躬身劳作的脊梁上,在砧板与岁月碰撞出的年轮中。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我庆幸自己继承的是一种“慢”的家风——像爷爷分解猪肉那样耐心,像父亲记账那样细致,像母亲照顾我们那样细心。这些品质不会让我一夜暴富,但能让我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走得稳当,走得心安。

市第三中学 肖萧

指导教师 朱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