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岁那年的暑假,爸爸用树叶在小区的水泥砖上排出了起跳线,从此我与体育结了缘。而脱下白大褂换上运动装的他,还真像个田径教练。
10月的校园,阳光裹挟着欢呼声涌向沙坑,我深吸一口气,助跑、起跳、腾空,沙粒溅起的刹那,仿佛看见爸爸在阳光中为我竖起标杆的身影。当裁判宣布我是冠军时,那些和父亲在跑道上的清晨突然都有了答案。
这是去年校运会时的比赛场景,可在报名之前,一直擅长运动的我却犹豫着是否参加。相比小学,初中陡增的课业负担像沉重的书包压在我的肩膀上,让我一时难以适应。得知情况的爸爸没有督促我赶快报名,而是翻出我小学时的体育获奖证书,在餐桌上摆成扇形:“还记得你第一次跳远摔进沙坑而哭鼻子吗?还记得你第一次登上领奖台吗?”他一边擦拭着蒙尘的证书一边说,“运动教会你的,从来不只是奖牌。”
第二天,我第一个在报名表上写下名字,爸爸也主动提出给我们班当义务教练。作为三甲医院的一名医生,他放弃繁忙工作之余难得的休息日,搬着纸箱出现在学校运动场上。崭新的哨子挂在他的胸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箱子里装着崭新的秒表、接力棒、记录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笑着在记录本上画出交接区示意图,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接力赛的战术布局,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阳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仿佛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做最后的部署。我们围坐在他身旁,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充满了对比赛的期待。
训练时,他仔细关注并纠正每个人的技术动作,就像工作时检测血液样本那般认真:“起跑要快,压低身体,眼看前面……小饶的脚步太沉,跑步要注意抬高重心……”说着,他又从箱里取出创可贴,给婷婷包扎轻微擦伤的脚踝。夕阳把我们的影子粘在跑道上,他示范交接棒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流畅,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中暗暗佩服。他转身对我们说:“记住,接力赛不仅是个人速度的较量,更是团队协作的体现。”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映衬出他专注而坚定的眼神。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就在前方。
决赛日清晨,我在书包里发现了爸爸手写的注意事项。跳远决赛第三次试跳,我看见他站在人群的最前排,笑容温暖而坚定,仿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和紧张。当沙坑扬起金色尘雾,裁判举起成绩有效旗时,那个曾在深夜接急诊电话的背影,此刻正拼命挥舞着不知从哪找来的小红旗。我们班也非常争气,包揽了跳远冠、亚、季军,成为传说中的跳远梦之队。
到了最精彩的4×100米接力赛,这是高手的对决,我跑第一棒,心里既紧张又兴奋。爸爸站在跑道旁,把记录本卷成喇叭,喊哑的嗓音里绽放着对少年的期望。枪声响起,我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起点,耳边风声呼啸,我紧握接力棒,全力向前冲,交接棒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队友眼中的信任与期待。不断追赶、不断超越,最终我们拿下了接力亚军,10只汗湿的手掌叠成小山,平时常说的团队精神在此刻具象化了。
当宣布我们班获得总分榜第一名时,同学们喜出望外,互相簇拥着欢笑,50双运动鞋同时离地蹦跳,感觉整个操场都在震动。庆功会上,班主任老师指着金色奖牌说道:“这就是体育精神,这是团队的勋章!” 我忽然读懂了爸爸常说的那句话:“田径场是最公平的舞台,在这里汗水会结晶成星光,失败会发酵成力量。”
我的运动鞋与父亲的尺码渐渐接近,但那些共同奔跑的傍晚,永远定格在少年拔节的轨迹中。当我们并肩拉伸时,霞光总会把影子拉得很长,那是青春最挺拔的勋章。在永不停息的奔跑中,我们终将读懂坚持与爱的形状。
市第四中学 袁晨熠 指导教师 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