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优化人才生态 打造发展沃土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方盼亮 金唐莹

一场高规格的欢送会,把家乡的浓浓祝福装进行囊;一次沉浸式的家乡行,把故土的蓬勃发展印在心里……8月15日,义安区举行2025年度大学新生欢送会暨优秀学子家乡行活动,为即将奔赴高校的学子们送行。

当天的欢送会,送行与邀约并举,祝福与期待交织。会场里,“爱义安 向未来”的主题标语在鲜花的映照下分外惹眼;印有“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字样的纪念袋代表着家乡的殷切期望。

“今天对你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一条小鱼游向大海,不管你们以后在海洋里面怎么遨游,我们之间都有一根不会断的线,你们随时都能顺着它找到回家的路。”义安区委书记方小雄表示,无论这些学子置身何处、行至多远,一个越来越美好的新义安永远都向他们敞开怀抱。

今年,义安区学子高考再创佳绩,本科录取700多人。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录取的茆逸鸿代表新生发言,他回忆在义安区度过的求学时光时说,“这片土地不仅给了我知识,更把敢闯敢拼的精神刻进血脉。”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将“量子火种”带回,让它在家乡转型升级的蓝图中发光发热。

欢送会后,家乡行活动随之开启。学子们乘坐大巴走进义安区的企业、景区、乡村,感受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脉动,饱览秀美山水风光。“今天的实地参观,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家乡的蓬勃发展,更加坚定了‘学成报桑梓’的信念。”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的胡晴从小就有着教师梦,这个夏天,她再次前往社区暑托班当一名志愿者。她说,两年的陪伴,让她实现了从教育的“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希望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书写青春故事。

与高规格欢送大学新生相对应的是高质量引进青年人才。义安区委人才工作局局长钟承亮表示,近年来,义安区始终将青年的成长成才放在核心位置,坚持引留用结合、同向发力,吸引青年才俊返乡创业就业。

出生于义安区天门镇郎坑村的王磊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他返乡创办了印象·河边农家乐,集餐饮、采摘、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在推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带动十多名村民就业增收。“家乡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美、营商环境优、扶持政策多,只要心存热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谱写属于自己的美好诗篇。”

近年来,义安区着力构建政策引才、产业聚才、服务留才“三位一体”新格局,吸引了一大批本地学子回报桑梓,也让很多外地优秀青年扎根在这里。

付尧,一位来自吉林长春的“90后”画家。今年年初,她和几位伙伴来到西联镇,租了一个1100平方米的小院,用短视频记录乡村改造与田园生活,并通过直播间销售他们创作的画作和文创产品,短短5个月吸引22万粉丝关注。如今,作为义安区“青年合伙人”的她感慨,“这里是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更是青年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让青年“回得来、留得下、干得好”,义安区拿出了真招实招。“高校行”引才打开地域局限,“铜八条”留才补齐政策短板。据统计,今年以来,义安区组织26家重点企业到安徽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招才,达成就业意向82人,为36名来铜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购(租)房补贴234.36万元,为121人发放人才生活补贴243.6万元。同时,获准设立的两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让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加快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从“送出去”到“请回来”,从“送一程”到“伴一生”,方小雄表示,义安区将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打造发展沃土,让更多优秀学子学成归来、更多青年才俊扎根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