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铜陵日报

在时光枝头书写五育成长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A08版:校园内外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晨,阳光穿过纱窗在书桌上织出金色的格子,我蹲在窗台前给蔷薇浇水。指尖触到叶片上的露珠时,我忽然想起生物课上学过的蒸腾作用——那些晶莹的水珠,原是植物用根系书写的成长密码,正如五育在青春里埋下的种子,终将在时光枝头绽放出最璀璨的花。

这株蔷薇是去年植树节我和妈妈一起栽种的。翻土时,妈妈指着结块的泥土说道:“你看,土壤需要打碎才能让植物呼吸,就像思维需要打破定势才能生长。”我们在混合腐叶土和珍珠岩时,用筛子滤去石子,像做科学实验般精确配比。当我把带着芽点的蔷薇幼苗放进坑穴,掌心沾满的泥土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这是劳育给我的第一堂实践课:真正的成长,始于脚踏实地的劳作,就像蔷薇的根系,必须在黑暗中向下探寻,才能在光明中向上舒展。

每天清晨的观察日记,成为我与蔷薇的秘密对话。我用放大镜观察叶片的锯齿形状,发现叶脉的分布竟与数学坐标系惊人相似。暴雨过后,我用直尺测量枝条的倾斜角度,算出需要3根竹棍才能构建最稳固的支撑三角。原来智育从来不是书本的孤岛,当我用生物课的知识判断何时施肥、用物理课的原理设计花架,那些抽象的公式突然有了温暖的触感。某个深夜,我看见蔷薇在台风中弯曲却未折断,叶片上的雨水聚成晶莹的棱镜,忽然懂得体育精神中的“韧性”为何物:不是对抗,而是像藤蔓般顺应风向,在压力中保持生长的姿态。

美育藏在蔷薇生长的每个细节里。当第一片花瓣绽开时,我用丙烯在画板上捕捉它的渐变色:边缘的浅粉是晨曦的吻痕,靠近花蕊的鹅黄是阳光沉淀的蜜。妈妈教我用蔷薇花瓣制作书签,我们把花瓣夹在《诗经》书页间,看“何彼襛矣,唐棣之华”的诗句与粉色标本相互映衬,原来传统美学与自然之美可以如此浑然天成。最妙的是那次手工课,我用枯枝和旧毛线为蔷薇编织花廊,废品在巧思中化作艺术品,老师说这叫“变废为宝的创造力”,我却觉得,这是劳育与美育共舞的魔法。

某夜暴雨如注,我举着伞冲进花园,看见蔷薇的枝条被风雨压弯,却依然用卷须紧紧攀附着竹架。那一刻,它让我想起志愿活动中见过的老人:那位独自抚养孙子的奶奶,每天清晨5时就在巷口卖豆浆,双手布满老茧却始终挂着微笑。蔷薇的坚韧与奶奶的背影重叠,我忽然明白德育的真谛: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像藤蔓般,在生活的风雨中牢牢抓住善意与责任的支点,默默向上生长。

此刻,蔷薇的新枝上又冒出了3个花苞。我将在劳技课上制作的木质标签插在花盆边,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种植日期:2024年3月12日”。标签边缘有些毛糙,那是我用砂纸打磨时留下的痕迹,却让我想起木工老师说的话:“手工的温度,藏在不完美的细节里。”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五育融合的本质:劳育是根基,智育是养分,体育是枝干,美育是花朵,而德育是贯穿始终的脉络,让每一次生长都充满力量与温度。

风起时,蔷薇的叶片沙沙作响,像翻动的书页。我拿起笔,在观察日记里写下:“今天,蔷薇学会了用卷须书写坚韧,而我,学会了用五育的色彩,在时光的枝头,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诗篇。”那些在劳动中磨出的茧,在思考中皱起的眉,在欣赏中弯起的眼,终将化作青春最美丽的年轮,在岁月的深处,结出饱满的果实。

市第十中学 何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