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厚明
听说,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通过交工验收了!择日通车。清晨,我迎着朝阳,怀着满腔的热忱,驱车前往大桥一睹风采。远远望去,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主跨988米,全长11.88公里,其雄伟壮观之态,令人叹为观止。抬眼望去,两座擎天而立的钢桁,恰似两位威风凛凛的巨人,傲然挺立,直破苍穹。它们仿佛有着无穷的神力,伸手便能摘下天空中那如丝如缕的白云,化作坚韧无比的钢索,将长江南北紧紧相连。上层的六车道高速公路和下层的四线铁路,宛如两条色彩斑斓的锦缎,从天边蜿蜒而来,大气磅礴,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壮丽梦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誓言,更是交通人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懈追求的目标。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纸上的蓝图变成了现实。这不仅是一项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更是顺应民心、推动发展的伟大壮举。它与铜陵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公铁二桥并肩而立,宛如三位英勇无畏的兄弟,共同扛起了南来北往的交通重任,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发展。这些桥,不仅是铜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撑,更为无数人架起了通往幸福的“鹊桥”。
“听起来是奇闻,看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修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是啊,在这奔腾不息、波澜壮阔的长江之上架桥修路,谈何容易!每一座大桥的落成背后,都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那是建设者们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凝结而成的不朽传奇。他们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长江的惊涛骇浪,他们毫不退缩,凭借着对祖国的一腔赤诚和无畏的勇气,硬生生地在这汹涌的江面上架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桥梁,将天堑变成了通途。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在那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长江之上仅有武汉和南京两座跨江大桥。若要前往省城合肥,必经芜湖轮渡。记得有一次,天刚破晓,我便驾车从铜陵出发,晌午时分才抵达芜湖轮渡码头。只见渡口处汽车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渡船每次只能承载几十辆车,我在江边焦急地等待着。几个小时后,我终于踏上了对岸,然后翻越太湖山,直至夕阳西下才到达目的地。这段经历,就像一颗深深的烙印,永远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翻开铜陵的筑桥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1995年12月26日,铜陵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成为八百里皖江之上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桥。2016年1月27日,铜陵第一座长江公铁大桥相继开启高速公路及铁路运营,从此,铜陵告别了长江无公铁大桥的历史。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六年过去,如今又传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即将通车的喜讯,恰似一声春雷,在铜陵大地的上空炸响,振奋着每一个铜陵人的心。
鸟瞰铜陵大地,铜陵长江大桥与长江公铁大桥横跨南北,气势如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远远望去,南来北往的列车、汽车风驰电掣,呼啸而过,勾勒出一幅繁荣昌盛的画卷。正如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所说:“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艺术水平。”这座在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大桥,见证着一车又一车货物的运输,迎接着一波又一波游人的到来。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在这滔滔江水的涛声中,大桥依然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交通先行促发展,天堑着意化为桥。”在这盛世和谐的时代,我们仿佛拥有了让高山低头、江河让路的力量。每一条江河、每一座高山、每一个人、每一张笑脸,都洋溢着喜悦与自豪,共同憧憬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更加美好的明天。